◎ 顧家琪
朱雲鵬教授表示,「以實坪計算,雙北市房價比紐約曼哈頓還貴,這合理嗎?」他指出台灣房價已經偏離基本面,無論從房租或所得相比,…這種偏離狀況很嚴重,導致成交量低迷也無法恢復。再看前幾天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打房沒有道理、違反民意,認為房價應該採取「凍漲」政策,理由是北市房屋自有率逾七成,房價若下跌將有七成民眾反對,所以台北市房價應該是「凍漲」,讓國民所得慢慢追上去…。
這兩個看法似乎「南轅北轍」,但實際是「殊途同歸」。因為房價軟著陸也罷,自有率逾七成北市房東反對也行,台北市房價宜從緩(漲)趨凍,切不可從「重打」起,致負面經濟效果滋生民生政經「重大」災難。
在房價從緩(漲)趨凍的過程中,筆者以為,「供給合理化」及「公部門資源重新配置」是階段重點。供給合理化著重於人口密集地區提供足夠誘因以增加低使用空屋釋出,而非一再於都會區邊緣新建社會/合宜/青年等住宅;而資源重新配置乃加快都更步伐,以及加強老舊房屋安全及外牆物理性能改善(如綠建築思維),於此,搭配國民所得提升,以待房價合理化。
長遠來看,不同的房價較能顯現合理的房地現況,希能減少房價爭議且增加全體民眾之房價共識。
(作者為國營事業土建工程監,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碩士)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