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馬規朱隨拚經濟,行嗎?

◎ 吳海瑞

為爭取選民認同,朱立倫說,未來四年他將全心全力拚經濟。八年前其實馬英九更賣力、更言之有物(六三三);但馬的經濟成績單,正是朱低民調的主因。

馬的經濟成績單,正是朱低民調的主因。(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馬的重點方向有沒有迷失?以下用「貨貿」關稅四個重點產業來檢視。

面板:八月初,日經新聞「台灣電子零件廠陷入困境」,指出台灣面板廠多仰賴電視機、個人電腦等市場日益飽和的產品,在轉進OLED的競賽上,也落後對手。更早的七月份,不把技術與市占落後的老二台灣看在眼裡的南韓業者,卻充滿危機感。產業通商資源部邀請產官學五百多位專家,共商如何克服南韓面板業危機。危機感來自中國的攻擊式投資;之後很可能會成為全球最大面板生產國。在此情況下,南韓思考如何求質的改變,朝向更為差異化的產品與技術。

汽車:十年前,國內進口車市占率是十四%,近年逐漸攀升,如今前三季已達到三十六%;與去年同期比較,全台新車領牌數略微衰退,但進口車逆勢成長十五%。車輛公會理事長蔡文榮表示,一旦進口車衝破四成,規模較小的國產車組車廠將面臨減產危機。再惡化下去,台灣恐將「澳洲化」,完全沒有國產車生存的空間。

工具機:曾公認最有競爭力的ECFA早收清單,今年一至十月對中出口值竟衰退高達二十四%,高於工具機全體出口衰退值十四%。拉長時間來看,台灣工具機出口最大的中國市場,早在二○○七年就開始被南韓超越了。關鍵技術和產品可靠度與德日先進國家尚有落差;韓國整廠輸出的能力,也是台灣所不如的,而中低階產品則有中國業者的急起直追。

石化:日前第十二輪貨貿談判甫結束,王文淵受訪時說,貨貿比TPP還重要,因為石化產品當中有二十九項產品為銷往中國大宗族群,一定要放入降稅清單。但台灣石化的品質,比不上韓日;價格比不過中東與中國;中國進口替代,台廠更邊緣化,這些才是重中之重。

這四個面臨困境的產業,均有其結構性的問題,小小減稅哪能扭轉態勢?更何況,這些也是中國十三五計畫的重點產業。中國產業也要發展與轉型,在這個前提下,台灣業者只有提升競爭力和另一波的轉型、升級,才能永續。

可惜,朱拚經濟開口最先談到的,還是開放/貨貿。這是馬規朱隨的執迷。

(作者為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