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有過問規格的能力

■ 林濁水

上週,我在自由廣場發表「內閣的財經自卑症」,談到台灣產業有走出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的生產走向垂直模式的趨勢,指出「雖然還談不上規格的制定,只是零件的整合,但算跨出代工的第一步」。但見報時漏了上下引號中的字句,讓人誤以為台灣真已具有以制定規格做系統整合能力了,幾字之失,差之千里。特此進一步申論系統整合。

我國電子業都是代工業,除了台積電、聯電,都在外國大廠設定的規格之下,做苦工討生活,如碟片廠,產量世界最大,但卻要繳巨額權利金給國際大廠,這些權利金高達售價的三、四成。有些大廠,如飛利浦,早已不事生產,仍靠這些權利金日進斗金。施振榮說,台灣要從製造端走向研發和品牌升級,才會賺到更多利潤,但從飛利浦的例子看來,靠系統規格賺錢,是更大的利潤來源。

過去一百五十年中,為了減低交易成本,便利跨國往來,不斷進行「設定標準」的動作,西方的科學標準、資格標準、空間標準、時間標準、語言標準等等,早已為全球所接受。七○年代以後,更從環境保護標準和智慧財產權協議擴大到具體的技術規格,如錄放影機Beta和VHS的系統之爭。在資訊和通訊時代,各種標準化更是多如牛毛,從最基本的作業系統,到微處理器、主機板、記憶體外頻、晶片組規格,到網際網路的通訊協定、以英文為主的瀏覽介面、再到手機的GSM系統、GPRS系統及無線上網協定(WAP),每一樣標準的整合和創新,都替強勢企業和國家創造利潤和獨占門檻,甚至建立一套從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系統,以排除其他競爭者,形成了系統霸權。挑戰這樣的霸權,要雄厚的技術、資金、市場做後盾,條件既苛,代價又大。

台灣威盛電子在Pentium3世代時,趁著Intel結盟Rambus的錯誤策略,推動DDR記憶體成為世界規格,並使自行設計的PC133晶片組一舉超越Intel,拿下近五十%的市佔率,還扶植了首先專攻DDR的南亞科技,大幅提升其企業在國際業界的地位,非常成功。但英特爾反擊,取消其晶片銜接CPU的授權,傷害嚴重,後來數年一直在療傷止痛,使得設定規格做系統整合者的雄心壯志,台灣的廠商少有人敢夢想。

至於中國,在二○○二年突然對規格設定興趣大增,曾設定SVCD規格取代VCD規格,但創新幅度不高,只是國際大廠既有規格下的衍生技術而已,能獨占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純靠國家力量和大廠硬拗,此後推AVD則不順。

台灣近年工研院推動DVD升級的FVD,是一件自定規格的努力,FVD就其物理條件、價格優勢、迅速進入量產條件、和技術創新幅度,都極優異;但如何突破既有的系統霸權,以威盛為例,雖有硬仗得打,但無論如何,已再次證明台灣有過問規格的能力了,非常值得肯定和期待。

(作者為民進黨籍立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