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農業外勞 倒果為因

◎ 楊德麟

台灣農民。(資料照,記者楊金城攝)

關於農業外勞的問題,在我看來,原因是出在農民身分限制不嚴謹,農地農用執法不公不力,農業收入嚴重偏低,讓農民收入不足,還要怪台灣小孩怕吃苦、懶惰,用外勞來解決問題,對台灣小孩公平嗎?勞動部也不遑多讓,多少看護外勞轉為家庭幫傭,這也是公部門執法不力所造成的,引進任何型的外勞,都可以被濫用,勞動部解決得了嗎?

在這些前提下,身為農業專職生產者,有理由懷疑這些農業外勞,轉為違法農舍的庭園維護及保全工是最有可能的,農業的健全需讓農產業有足夠的收入,在WTO開放後,政府不思農產品大量進口的後遺症,農委會對於有競爭力、可外銷的農產業只有輕忽與軟弱,農產業的保險不去努力推動,反而把大部分經費弄到已經無法務農的農民保險上。

結果導致如今有地農民競相賣出再也買不回來的農地價格,而失去農地。繼而又不嚴守農地農用的政策,讓農地瞬間出現大量、密集、又高又華麗的農舍,請問台灣哪一種農業的年收入扣除成本後,得以支付這塊昂貴的農地,所應付的利息,例如:北部農地買賣價動輒每坪上萬,一甲地年利息三、四十萬,怎麼有那種笨蛋買農地來從事農業的?而且還蓋得起華麗的農舍。現在又拿缺工當理由,不是為了農舍缺管理員而解套嗎?

農業的確缺工,但是原因出在農業收入不足、農業地價太高,農業被忽視了除了農產品出售所得之外的價值,例如景觀綠美化沒收入,例如金城武樹周邊的農民該有觀光財的直接收入吧!此外最明顯的固炭、防污染的可見數字功能被政府漠視,水土保持、水源涵養,也是學者們琅琅上口的,但裝傻不告訴政府,該付錢給農民吧?以上這些功能都是農業才能發揮出來的作用,如果有補貼的話,農民的收入不就增加了嗎?保有農地的機會更大了吧。

如總體收入夠,年輕人得以養家,且對社會有明顯的貢獻價值被社會肯定,你一定會看到台灣年輕人是很勤勞、不怕苦的。

(作者為花農,曾任中華民國園藝花會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