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一場荒謬的劫獄大戲

張安樂在大寮監獄前受訪畫面。(記者張忠義攝)張安樂在大寮監獄前受訪畫面。(記者張忠義攝)

高雄監獄六囚押人、奪槍、挾持典獄長、令矯正署長朗讀聲明,最後集體自殺…,這一切後果,都從兩把剪刀開始。

這是雪花效應,兩把剪刀滾成巨大雪球,壓出許多問題,獄方管理當然失職,但背後涉及監獄人力不足,它和消防、警察人力問題一樣,政府的責任更大。

六囚的聲明,批阿扁,肯定「法務部長」馬英九,內容很政治,被質疑背後有看不見的政治黑手操控,這是合理懷疑。但隨著六囚自戕,此疑慮不易成立,因若有政治目的,六囚必堅守,拉長戰線,提出更多政治要求,以達其政治目的,而非自殺幫政府解決燙手山芋。

六囚之死,不無疑點,為何四人先死,另兩人負責補幾槍,確定嚥氣。莫非,先死的四囚,有人「情非得已」,若是怕死不成而委託後死的兩囚,則兩囚難道沒有相同顧慮?

六囚本來要越獄,逃不出去,才轉念自盡,若非高雄警方將他們逼回監獄,則縱虎歸山,不知會亂到什麼地步。

台灣本來沒有銀行搶案,李師科幹了第一票後,再也不是禁忌,後患無窮。高雄劫獄是史上頭一遭,禁忌既破,須防模彷效應。

矯正署長朗讀六囚聲明,是不得已,但拜託一下,可否不必唸得這麼抑揚頓挫,因為感覺實在超怪。

張安樂在現場嗆副典獄長,在電話中警告「立德,警察要攻堅了」,全都違反遊戲規則,後者更刺激六囚,危及人質典獄長,離譜!

典獄長等獄官自願換俘,讓部屬脫身,有擔當,但令人捏冷汗,典獄長更險些殉職,這做法到底對不對?不忍苛責。

六囚有千般不是萬般錯,畢竟沒殺獄官,沒拉典獄長陪葬,單就這點,肯定其一念之仁。

六囚罵遍天下,唯獨肯定馬英九,隨著事件落幕,馬算是獲得歷史定位嗎?(莊榮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