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國內油價應十足反映原油跌幅

(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國際原油價格跌跌不休,兩個禮拜以前,我們就以「國際油價大跌,國內油價呢?」質疑馬政府︰何以國內油價一直未十足反映國際原油價格跌幅?但中油除了做一些官僚式的回應,依舊堅持那個充滿陷阱,具有「漲多跌少」、「不會回到原點」特色的油價公式,因此國內油價調降始終跟不上國際油價的跌幅,不但讓民眾感覺政府公然A老百姓的錢,更令經濟成長蒙上陰影。

今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崩落,北海布蘭特原油由最高一一七.八美元跌到約六十美元,約紐原油由一○八.六美元跌到五十五美元,跌幅皆近五成。若以中油十二月十五日公告的指標油價七D三B(七成杜拜、三成布蘭特)來看,近半年降幅亦達四十三.三五%,但九二無鉛汽油零售價格降幅僅二十四.八%,國內外油價落差甚大。另外,被中油當作氣價計算指標的國際液化石油氣(CP)及天然氣行情也呈現下跌走勢,CP半年來降了三成二,但國內瓦斯卻調降不到一成三,瓦斯每桶從幾年前四百元大漲至八百元,漲幅達一倍,現在卻只降到七百元。而紡織業用於鍋爐燃燒的燃料油降幅更不到七%。由此可見,中油一貫的營運模式就是︰國際原油漲價,就十足反映油品漲幅,跌時就以自身利潤考量,搬出各種理由抗拒降價,最後不得已才稍作調降。甚至中油經營一旦虧損,則不論國際原油漲跌,仍以漲價彌補虧損,由全民買單。

此次油價崩跌,對全球經濟的利弊為何,一直存在激烈論辯。有人認為會對金融市場產生衝擊,有人憂心發生地緣政治危機,但多數經濟學家的看法則偏向有利於實體經濟。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估計,油價下跌四十美元,意味著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約一.三兆美元,約全球GDP的二%,對大幅仰賴石油進口的國家助力更大。例如在安倍經濟學以日圓劇貶刺激出口,卻意外引發能源進口支出大增,導致逆差擴大,國際收支失衡的日本,原油價格的下跌,一年約可省下七兆日圓支出,無異拉了陷在泥淖中的日本經濟一把。

再看看台灣,馬政府或許以為國內油價雖未足額反映國際油價跌幅,但降個兩三成也夠了,或者再扯一些油電太便宜,會妨礙節能產業發展,違反國際碳排放量規定的高論,掩飾國營企業自私保守的心態。然而,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實在不了解油價在民生消費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對台灣而言,原油下跌不僅增加消費者的支出能力,更有國與國之間的資金轉移效果,因為台灣一年進口約三億桶石油,若是每桶跌五十美元,約可省下一百五十億美元的購油支出,約占我GDP的二%、三%,多了這一股龐大資金將大大助益我經濟成長。而且,若國內油品價格足額反映,生產者的成本大幅降低,運輸業者尤其可觀,可促使物價滑落。而消費者在油品消費省下來的金錢,更可用於非石油消費。生產者成本降低與消費者能力增加,可望形成乘數效果,提振內需的功效,發揮數倍於當初消費券之發行。換言之,油品跌價利益若不能全數回饋給企業與消費者,促進經濟的成效甚微,人民仍然無感。

其實,只要比較一下民生物價,就可發現這些年來物價上漲幅度非常驚人,加上民眾實質薪資倒退十六年,如此物價水準顯然不是一般民眾所能負荷。然而,追溯物價飆升的元凶,則非馬總統連任後一次漲足油價電價莫屬,油電雙漲觸動物價如脫韁野馬奔馳而去,而低薪化的民眾則如赤足而行,在後面苦苦追趕。幸而今年國際原油價格重挫,有如央行總裁彭淮南所稱,對我「利大於弊,等同減稅」。然而,馬政府若放任中油藉由各種名目保留部分價差利潤,不肯十足反映原油跌幅,則此一改善台灣民生與經濟的契機恐將斷送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