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李蔚/從城市交流重新定義兩岸關係

中國海協會長陳德銘。(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中國海協會長陳德銘。(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李蔚/新聞工作者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資料照)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資料照)

柯文哲。(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柯文哲。(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九合一」選舉之後,儘管大獲全勝的民進黨急忙宣稱「選舉結果不應解讀為中國大陸或國民黨兩岸政策失敗的公投」,但剛結束台灣訪問行程的中國海協會長陳德銘卻意有所指地說自己這一趟的目的之一是「補課」。

賴清德。(資料照,記者洪瑞琴攝)賴清德。(資料照,記者洪瑞琴攝)

如果真的無涉兩岸關係,何需「補課」?紅、藍、綠三方需要的可能還不只「補課」,因為這次大選的結果已經很明白地投射出台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重新定義」的要求;同時也在「城市交流」這個領域開啟了契機。端看民進黨、國民黨和共產黨做出什麼選擇。

鄭文燦。(資料照,記者邱奕統攝)鄭文燦。(資料照,記者邱奕統攝)

投票日前五天,在一場幾乎可以確定是國台辦運作的記者答問中,張志軍針對柯文哲「如果當選」的問題說道:「希望所有人都能認同『九二共識』,做為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以確保兩岸關係繼續向前發展。」

林佳龍。(資料照,記者張筱笛攝)林佳龍。(資料照,記者張筱笛攝)

柯文哲的回答是反問:「那是什麼?」主張「九二共識」的一方如果不先把概念界定清楚,又憑什麼要求別人表態遵循與否?

雖然對「九二共識」採取「軟抵制」,但柯文哲對「出訪中國」的標準答案卻是:自己上任台北市長之後,兩岸交流一如前任;「我去過了十八次,再去第十九次也不奇怪。」

簡言之,柯文哲的態度是:不表態承認九二共識,但也不像傳統民進黨人一樣爭執「它」存在與否;在此同時,也不排斥兩岸交流。這是柯文哲的立場,但他不是唯一一位這樣看待兩岸交流的新科市長。盤點五位泛綠陣營的直轄市長:只訪中一次的賴清德,加上鄭文燦和林佳龍對中共而言都是全新的對手。要這三個人和柯文哲明白承認「九二共識」,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

即使是已經和中共當局建立一定關係的陳菊,也不曾以「承認九二共識」為前提。

五位泛綠陣營直轄市長,他們的作風或許可以稱為「務實主義」者。所謂「務實主義」,指儘管他們本人的政治信仰成色偏綠或者極綠,但卻不積極化為行動,而願意在中華民國體制進行公職活動。

「六分之五」的新路線

這是中國不曾正視過的一種對手。此前直轄市交流的主流還是郝龍斌、朱立倫、胡志強和吳志揚。陳菊、賴清德畢竟是可以被區隔出去的「六分之二」。但當他們集結起來成為「六分之五」,朱立倫反而成了少數時,就開啟了一段從量變到質變的可能性。更不要說中台灣還有許多縣市在這次大選中由藍轉綠。

這是中共必須正視的一種新路線和政治趨勢。這對中共是個大難題:台灣六都政府此前都和對岸有一定程度的交流,如今換了多位非國民黨籍首長上任,中方要不就冷凍其中五都,獨沽新北市一味,但這等於是將台灣六個直轄市的五個,連同其中一大部分市民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否則就必須把空間打開,容許台灣地方首長在「不表態支持九二共識」的情況下,依然能夠進行城市交流。

這現象對民進黨的啟示在於: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部分民進黨內政治領袖總是主張必須要先和中共達成某種「共識」,民進黨主政下的兩岸關係才有可能向前推動。但選舉結果很清楚地傳達出兩岸關係恐怕更多要由多數選票來定義,而不是政治人物的「話術」可以忽東忽西地操弄。

對柯文哲、鄭文燦、林佳龍等新任首長而言,更重要的事情是發掘、體察自己正面對一段重要的歷史機遇。這批新任首長的堅持,有可能一舉改寫國、共兩黨從二○○五年以來聯手為兩岸交流訂下的條條框框,為台灣人民面對中共政權時爭取到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但這一切的前提首長們要自珍自重,光明正大,例如由企業大老在飯局中安排和陳德銘「不期而遇」這種把戲,就是令人極其厭惡,而首先必須淘汰掉的惡劣習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