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子陽
台灣教育官員為培養學生能力,並協助弱勢家庭學生學習,規劃增設第三學期,減少放暑假時間。筆者想起家人到澳洲打工度假,對當地教育的觀察。
因為澳洲的學校一年雖有四個學期,但放學時間比台灣早。教師開學時列出學習單,由學生自主規劃時間,在期限內完成學習單所列作業,因此博物館、生態展示館平常有不少學生參觀。
反觀台灣學生讀小學、中學時,得整天待在教室上課;讀大學時,卻突然有不少空閒時間,不知如何規劃使用,浪費不少青春。
放暑假的意義,應該是讓學生從休閒娛樂觀察生活事物,連結所學知識;且筆者準備社工師證照考試時,不上補習班,反而從台灣旅行,觀察社區發展協會服務項目,順利回答相關考題考取證照。
所以培養學生能力,需要增設第三學期嗎?如真想協助弱勢家庭學生學習,筆者建議先改善教育資源,並請社福專業人員協助,作需求評估提供適當協助吧。(作者為社工師,新北市民)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