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頂新事件凸顯的金融監管矛盾

◎ 林軒竹

頂新所引爆的餿水油風暴,不但重創我國食品產業,更危害國人食安與健康。但在事發後政府相關單位持續處於失能與消極的狀況下,民眾為了自保,自發性「滅頂」行動便積極展開。國民黨政權眼看大選在即,為息眾怒,只好跟著棒打落水狗,衍生出逼退魏家在一○一的主導權與抽銀根等行動。然而,在這一波全面起底魏家的過程中,食安問題固然是主軸,本人認為長久以來台灣金融監管問題亦在此事件中暴露無遺。

一般而論,台灣金融監管程度之嚴苛,向來令人嘆為觀止。記得今年八月,數字科技因發行虛擬貨幣被控吸金,董事長出來喊冤並表示這在國外叫「創新」一事。緊接著九月蘋果公司在i Phone 6發表宣布其中一個手機付款新功能Apple Pay,由於涉及金融業務相關,短時間內在台灣並無法啟用。至於台灣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發展,之前在重重金融監管的卡關之下,遠遠落後金融控制的中國市場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一切種種,實都歸因於台灣有著看似強而有力的金融監管機關與機制。

相較之下,這次頂新魏家被起底輕易利用寬鬆銀根奪股權、炒房地,卻大大搧了這些相關金融監管單位一巴掌。尤其是各金監機關現在棒打魏家力道越重越有效,越是證明這些單位之前執行標準的不一與失職。撇開立場曖昧不明的財政部長、金管會主委不說,連央行彭總裁在立院接受質詢時一番浩氣蕩然直批魏家空手返鄉借錢炒房的言論也是耐人尋味。如果彭總裁對頂新的批判為真,為何之前口口聲聲打房不遺餘力,亦是身為銀行監理機關的央行並未對頂新採取動作?抑或是,若頂新沒賣餿水油,其借錢炒房行為是可以容許的?相關金監單位在此事件中這一連串與平時大相逕庭的表現,也無疑是馬英九頂新門神的傳聞至今仍沸沸揚揚的原因。

台灣一向自許擁有自由健全的金融市場,並且立志發展成為所謂的亞太金融中心。如今,事實與成果如何,就算不是身處金融專業領域人士,亦是不言可喻。何以至此?頂新事件下所凸顯出相關金融監管單位在執行標準上的矛盾或可說明一二吧?(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系暨財金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