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誰現在過得更好?

政績不彰的馬英九總統,一向對低民調無感,反而自我感覺良好,不斷搬出數據,宣稱治績之佳前所未見。例如今年的國慶演說,民眾本以為馬總統應會自我檢討,向民眾道歉,不料馬先生卻宣稱:「我們現在過得更好」。近日又在一場演說中吹捧自己的政績,指出台灣個人貧富差距的情形,「在全世界是非常低的」。

馬英九以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六三三」為政見,贏得大選。孰料,執政之後,卻對全球金融海嘯束手無策,並且病急亂投醫,擴大向中國的經濟傾斜。其中最大的失策在於號召鮭魚返鄉,希冀吸引台商回台投資,創造就業。結果卻適得其反,不僅多數台商並未攜帶資金回台,且藉由各種財務操作,或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對台灣民眾吸金,或以極高的槓桿倍數向金融機構借貸巨款,進入房市、股市炒作,不但抬高房價,讓一般民眾買不起房子,更製造金融泡沫,加深貧富差距。

馬總統的支持度曾低到九趴,民間對其執政無能可說已有定論。但馬先生不思反省,檢討錯誤政策,反而一再引用片面資訊,予以錯誤解讀,企圖掩飾太平。而他引用的數據無非是經濟成長率上升、失業率降低、調漲基本工資,與所謂貧富差距縮小等,但這些數據的真正意涵,其實是遭到刻意的扭曲。

誠然,今年台灣一些經濟數據確有好轉的跡象,但是深入探討,卻發現台灣經濟在錯誤政策下,仍陷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載浮載沉,大浪一來隨時可能翻覆。首先,GDP成長率上升,主要來自出口的增加。而出口的增長,係因美國經濟復甦帶來的強勁需求,轉化成我GDP成長的動力。然而,從創下歷年單月新高的九月外銷訂單來看,其大幅增長乃是由於蘋果iPhone 6熱賣所致。一則,這是單一產品的特殊現象,並不代表產業之全面復甦;二,蘋果代工利潤微薄,我產業並未從此訂單獲取巨大利潤;三,代工部分絕大多數在中國生產,因此海外生產比上升至五十五.六%的歷史紀錄。由於海外生產比逾半,出口增長固然造成GDP數據亮麗,但對國內的就業、薪資與社會財富貢獻不大。

平實而論,近一、二十年來,全球中產階級的收入大致處於停滯狀態。中產階級在減少,而有錢人卻更有錢,少數在金字塔頂端的富人擁有全世界絕大部分的財富,而多數人只能分食財富大餅的一小塊,這就是M型化社會。導致此一現象者,乃是全球化與網路普及下,全球產業分工結構的變動,消弭了全球勞動者的地理限制,造成產業將製造端移轉至低薪資的地方,再透過便利的物流,行銷全球。如此便將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市場的勞工薪資差距逐漸拉平。另外,法國學者Thomas Piketty研究亦指出,近代資本創造的財富比勞動創造多,富者用錢賺錢,財富累積更快,而勞動者靠勞力,所得卻因競爭多而無法提升,點出薪資成長落後於經濟成長的癥結。由此觀之,貧富差距的擴大,勞動者薪資無法提升,乃是全球化的普遍現象。對台灣而言,距離全球最大的低廉勞動力生產基地—中國太近,且彼此並無語言溝通上的困難,再加上我多數產業僅為代工性質,並無太多創新研發之高附加價值,因此在面臨轉型瓶頸時,最容易選擇出走中國的路。產業大量西進,導致我實質薪資倒退回十六年前水準,勞動所得的增加嚴重落後於GDP的成長,台灣勞工處境之惡劣尤甚於其他國家。

換言之,在全球化之下,就業機會往薪資低的地方流動已成趨勢,而我救經濟的措施,則為︰一,引導製造業回流,鼓勵產業擴大在台灣投資,而不是為少數鯊魚型台商大開方便之門,回來台灣投機炒作。其次,以代工為主的產業型態必須徹底提升與轉型,提高研發創新,才能創造出高附加價值的工作,促成薪資成長。這才是台灣經濟的救贖之道,至於馬政府向中國傾斜政策,是毒藥而非補藥,只會讓台灣經濟慢慢凋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