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彭總裁的「大問題」

◎ 黃天麟

連央行彭總裁也要憂慮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了,他說:「港滬通不是問題,中國砸大錢扶植半導體產業,才是我們的大問題」。的確,半導體產業是當今台灣尚未被中國磁吸、弱化的產業,中國當然必去之而後快。

2001年扁政府召開的「經發會」,把「戒急用忍」批得一無是處,次年聽從商賈之言,一舉開放7,078項工業產品至中國投資,開啟了彼長我消,台灣失落十三年的序幕,數萬家台商不出幾年就把中國推上世界IT產業的龍頭。半導體是當年開放的漏網之魚。因此是否也應開放,就甚囂塵上,扁政府亦著手規劃開放8吋晶圓至中國投資,引發了本土派的強烈質疑,激起台灣經濟史上值得特記的「晶圓大攻防」。經幾個月激烈的筆戰與舌戰,當時的行政院長終於向反方(反對開放的台聯黨及民進黨本土派人士)妥協(2003年3月29日),設置開放晶圓廠登陸的三條件,其中之一是「要等到12吋廠量產六個月後」。這一妥協奠定了當今台灣半導體產業仍能留在台灣,撐起今天台灣經濟半邊天的根基。後來,扁政府對「和艦案」鍥而不捨的究責(註:聯電變相投資中國和艦科技違反規定),也發揮殺雞儆猴的功效。欠缺台灣資金、技術挹注的中國晶圓產業,就這樣失去了2002年跟隨其他IT產業快速起飛的機會,成為當今中國引以為憾的痛處。

中國國務院六月提出國家集成電路發展綱要,祭出六千億人民幣推動半導體產業,獵殺對象指向台灣,同時在軟體方向也以重金發展IC設計,甚至侵門踏戶登台設點以十倍薪挖角。

2002年晶圓大攻防後,以台積電為核心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台灣整體經濟之份量與日俱增,現在已是全球第二大,累計今年1-7月半導體相關出口佔整體出口總值之三成,是今年台灣經濟成長貢獻的主力,尤其學運以來幾乎每個月都維持在7%以上成長,半導體產業佔台股市值22%,電子業占比能維持53%同樣是得到半導體業的加持。但對中國言,是一支眼中釘,違反了吸盡台灣(產業、資金)弱化台灣經濟之「促統最高原則」。中國政府之肯於砸六千億人民幣扶持中國半導體產業,固出於世界霸權之思維,但亦與藉此摧毀台灣半導體產業早日達成「統一」有關。

讓我們憂心的是,處此嚴峻的產業環境下,我國仍無有效的科技保護法,必要之產業政策亦付之欠如。

醉心於終統的馬政府或可不在意,但在野的及2016年後要擔任總統的,即不能不注意了,不知有沒有擬妥完善的應戰計畫?(作者曾任第一銀行總經理、董事長及總統府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