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高雄巨慟之後

七月三十一日深夜的高雄市,幾度轟然巨響,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至少二十餘人的寶貴生命因而消失,超過三百人以上送醫急救。這股強大的後座力,把埋藏在地下數十年的深層問題,全部炸上了地表。在救援、究責、重建與檢討的諸面向中,全面清查全國各縣市地下管線的規畫設置、監控管理與危機因應,已經成為不可再事迴避拖延的生存問題,中央政府必須將此列為重要政務,定期追蹤考核,才能向國人交代。

救援,在減少傷亡;究責,在記取教訓;重建,在恢復秩序;唯有檢討,才有可能徹底治本,避免重蹈覆轍。地下管線這種看不見的建設,是對國家治理能力最佳的評鑑項目。當然,地下建設是累積且持續性的結果,我們並無意歸因於馬政府,但是,立法院於去年所通過的總預算決議,要求行政院成立統整管線管理的跨部會機制,卻在今年五月遭到拒絕,江內閣的理由是:行政院跨部會任務編組數量眾多,且現有協調機制運作多年,並無窒礙,不宜再疊床架屋。這個為政態度,相信無法見容於多數民眾的期待。

有關地下管線的統整,涉及工業用途的石化等管線,以及民生所需的水電瓦斯甚至電信管線兩個部分,這二者,中央與地方必然需要分工,但是安全問題則是協同一體的,任何一方都沒有推諉的藉口。

這次在高雄市區驟發巨變的丙烯肇事問題,屬於工業領域,涉及複雜的城市歷史背景、國家石化政策成因,然於今思考解決之道,須以化繁為簡出發。石化產業,具有高投資、高技術的特性,高報酬、高人力為其利,但高耗水、高汙染則是其弊,先進國家都了解,這是以犧牲國民健康、環境永續為代價,所換來的「發展」與「財富」,因此無不採取高門檻的對應措施,有關石化管線留存市區與住宅地帶,這是無可想像的安排。最鄰近的日本,就是將工廠區與住宅區的地點及管線全部清楚分開。

昨天,經濟部與中油已經初步確認,至少有十六條石化重要管線貫穿大高雄市中心,產權分屬中油、台塑、亞聚、中石化與福聚(後併入榮化)等五家業者,這只是一九九三年石化業汰舊換新的資料,在此之前更為久遠的紀錄是否存在?尚待政府給個說法。最近經長張家祝推說,若地方政府不准設置管線,業者也不可能去設。顯然是政客嘴臉,令人厭惡。很清楚,高雄之所以地下密佈石化管,可以追溯至六○年代末十大建設計畫,將高雄發展為重化工業重鎮的肇始。如今,四十餘年過去,台灣由威權走向民主,生命與人權的指標不可同日,人民現代智識更隨時代快速躍升,這個時候看待產業與人命之間的關係,社會應該有更理性的討論,而且必須建立共識。

對於高雄市首當其衝的問題,陳菊市長已經要求經濟部重新配置石化管線,並且要避開人口密集區,是理想上的最優選項,但是以前述恐怖的「既成事實」來說,要達到所有石化管線都完成移位,顯然有不小的距離要跨越,那麼邁向最終目標的分階段折衷方案,以及過程中的偵測監管如何嚴格升級,經濟部工業局有責任要積極羅列出來,一切要以確保市民安全為唯一標準。至於發生爆炸的路段,居民反對將石化管線裝設回埋,政府要以更大的同理心體恤民怨,才可能撫平歧見。

除了台灣四大石化聚落的石化管線應隨這次高雄事故一併體檢,全國通往住宅區的民生管線,政府也應該藉由這次教訓,通令各單位鎖緊螺絲。以瓦斯管為例,管線維修與有效年限的清查,是最基本的,同時參考進步國家的做法,地上管線由於外洩機率大,必須採取集中管理,地下部分也應思考盡量在綠帶建構共同管道,固定距離設置巡查點,並且定期檢測,事前預防絕對勝於事後補救。

危機,總是危險與機會並立。懂得自省的民族,往往會在危險發生時,努力強健生命的韌性,共同創造遠離危險的機會。台灣人應當如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