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文祺
在台灣很受歡迎的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以三個印度理工學院(IIT)的學生為背景,鋪陳出一個生動活潑又賺人熱淚的故事,觀眾會立即聯想到,原來印度的升學壓力如此沉重,比起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IIT的學生真是優秀 。
印度一九四七年獨立後,在歐美各國的協助下,陸續建立了十多所IIT,錄取率之低令人咋舌,無怪乎超過半數的學生畢業後立即到歐美深造;或在大三、大四時,直接就被跨國公司網羅。
就在九月四日,一件重要的小事發生了。新竹清華大學在那天和位於清奈(舊名馬德拉斯)的IIT簽訂了合作協議,將在校園設立華語中心,派送兩名華語老師前往教學。
在過去的三年來,清大已在印度首都德里地區的三所大學分別設了華語中心,受教學生接近一千人;加上IIT總共四所,未來以全印度十五所為目標。當有越來越多的印度大學生透過台灣的老師學習中文,他們畢業後,無論是進入產官學各界,對台灣的情感自然不同,在面對兩岸時,也會有較平衡的看法。
清大如此積極,跟清大與印度的淵源有關。早在一九四七年印度獨立的時候,國民政府派往印度的第一位大使羅家倫先生,就曾經擔任過清華大學的校長;目前在台灣就讀的印度碩、博士班學生將近五百人,清大就佔了四分之一。清大顯然認為,印度生很優秀,還有更大的成長空間,所以願意花這麼大的力氣去耕耘印度。
清大與清奈IIT的合作關係展開後,很有可能帶動其他的IIT跟進,除增進這些優秀學子對台灣的了解與喜愛之外,甚至未來選擇來台深造或工作,為台灣的科技界注入一股活水。
國內工商領袖例如電電公會前理事長焦佑鈞先生、台灣印度經貿協會理事長黃茂雄先生,經常呼籲要強化台印經貿關係,並結合台灣的硬體和印度的軟體,讓台灣的科技業走上另一個境界。清大與IIT的合作呼應了工商界的企盼,是方向正確的一小步,一定會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作者為台灣印度經貿協會副理事長、前中華民國駐印度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