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ECFA的驗屍報告

◎ 吳海瑞

全國工業總會日前的一項調查,八十二%的問卷填答者表示,他們的產品受到進口貨物的衝擊;威脅來自中國的占五十四%,其次是韓、日,各占十六%和九%,其他的國家均不及五%。

在經過剔除各國重覆的產品項目後,共有一百四十七項產品(以H.S CODE十一位碼計)威脅台灣,其中來自中國的有一百三十四項、韓國三十五項、日本二十七項、印度八項、巴西五項,其餘國家如德國、美國等,則分別有一至三項;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中國貨品對台灣的衝擊不但大,而且是獨大。

據調查結果,這些貨品只有五十二%循正常管道進來,自香港或其他地區轉口而來的有三十六%,走私進口的有十四%。

以下是幾個典型案例。平板玻璃:目前不可從中國進口,但業者以虛報號列,用整片帷幕牆(含玻璃)進來,逃避關稅(二%)、規避玻璃貨物稅(十%),再低價破壞市場價格,嚴重影響國內眾多玻璃加工業者;據說,把玻璃裝入帷幕牆的工人已有人因此失業。

中國合金鋼:目前屬於專案申請進口品項,但中國業者卻在生產碳鋼時,刻意添加微量合金(硼),以便以合金鋼名義出口,不但獲取中國出口退稅的補貼(十三%),並藉此逃避碳鋼應施檢驗的成本;高價低報,打擊本地業者。

至於標示不實,進口後轉貼台灣製造的例子更不勝枚舉。

值得一提的是,六項ECFA早收清單(高強力聚酯絲紗;冷壓及衝壓金屬片機器用衝頭及模;熱交換器;其他水過濾或淨化機具)被認為是台灣相對有競爭力的產品,業者卻表示感受到中國進口的衝擊。可見當初評估的失真!

據了解,貿調會委託台經院建置的預警系統顯示,這六項早收中的三項沒有進口(量)激增的現象。然而,中國貨品先是價格破壞切入台灣,造成惡性競價,等量的問題浮現,恐怕已有業者陸續退出市場了。換言之,量的指標不是預警,已是接近「驗屍報告」!

(作者為企業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