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請問蘇院長:「積極管理」在那裡?

政府昨日宣布,決定有條件開放低階半導體封裝測試以及四吋以下小尺寸面板中段製程廠商赴中國投資。陸委會主委吳釗燮主動說明開放時機的考量,他表示,政府於今年三月二十二日研擬完成「兩岸經貿『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配套機制」,並公布實施後,基於台灣主體性及政策主動性之考量,在政府已建立積極管理之配套下,經相關機關審慎評估後,認為有限度開放低階半導體封裝測試以及小尺寸面板赴中國投資之時機已趨成熟。

不可諱言的,政府此次開放低階封裝測試以及小尺寸面板赴中國投資,在配套措施上確實比過去更加嚴謹。例如在申請資格的限定上,包含「國內應有相對投資」、「符合兩岸垂直分工」、「國內高階,大陸低階」、「大幅增加國內母公司營收或訂單」等條件,不能說毫無照顧國內產業與增加國內投資的考量。再者,此次開放之技術層次,不屬高階,也非台灣獨具的專利技術,加之國外部分廠商已經在中國設廠投資,因此基於維持台灣競爭優勢,乃有此次開放政策的出爐。然則,吾人所憂心者,並非在此技術層面,而是其可能衍生的負面衝擊。換言之,在陳總統元旦宣示「積極管理」的兩岸經貿政策後,此次開放是否意味著兩岸政策又將回到以「開放」為主軸的錯誤道路上,以及「低階」、「小尺寸」的缺口一旦突破,未來如何管制「高階」、「大尺寸」也隨之流向中國,恐將成為積極管理上的一大考驗。

過去,台商貪圖中國的廉價勞工而西進中國,此種行為原本只是個別的行動,但隨著投資設廠者日益增加,為了生產的效率與降低成本,產業的上中下游自然而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生產鏈,產生群聚效應。透過這種群聚效應,任何產業一旦啟動了投資中國的開端,便不可避免的蔚為一股潮流,上中下游接續流出,最後整個產業都被連根拔起,移植到了中國。台灣早期經濟發展的主力是勞力密集的產業,包括雨傘、自行車、紡織品、鞋類等,都曾締造世界第一的佳績,後來卻在第一波投資中國熱潮中幾乎完全移往中國了。幸而資訊產業取而代之,台灣才能延續經濟成長的原動力。然而,資訊產業隨之也捲起投資中國的熱潮,許多產量世界第一的台灣資訊產品,包括筆記型電腦、滑鼠、鍵盤、主機板、LCD監視器、光碟機等,也都前往中國設廠了。不管是勞力密集、資本密集,抑或技術密集的產業,一旦西進中國,都將導致台灣就業機會的減少與政府稅收的短絀,最近幾年台灣經濟停滯不前,以及失業率升高,便是產業外移所帶來的惡果。

當前台灣資訊業的兩大核心產業,是半導體與面板,產值都逾兆元,被稱為兩兆雙星的產業。這「兩兆雙星」撐起了台灣產業的半邊天,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過去它們被禁止投資中國,卻不妨礙它們的發展,許多公司成為該領域內的佼佼者,例如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內建立了霸主地位,而友達在合併廣輝後,在面板業中已成為世界三雄之一。這些公司成功的經驗,印證了半導體與面板根本不需要到中國去投資設廠。對這些產業,政府應該透過租稅優惠予以獎勵扶植,使之能夠根留台灣,打遍國際,才是正確的政策。如今政府卻打著「積極管理」之名,為「低階封裝測試」、「小尺寸面板」的登陸,開一扇門,殊不知善門難開,一旦引發半導體與面板業者的羊群效應與群聚效應,造成兩兆雙星產業的出走,台灣經濟恐有崩盤之虞。若果淪落至此,政府此番開放的罪過大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