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經濟應借鑑南韓 與全球市場連結

台灣經濟最近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但面臨一再下修的風險,又遭逢兩大危機︰一則,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南韓藉著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強化其出口競爭力,對台灣部分產業形成強烈衝擊;其次,中國官方正式宣告經濟成長率目標值下修為七.五%,保八不成,加上馬政府不改向中傾斜政策,台灣經濟恐將受到拖累,找不到出路。

南韓與台灣同為亞洲四小龍,不過近年來南韓經濟突飛猛進,在重要產業如手機、平板電腦、面板、DRAM、家電、汽車、鋼鐵、造船等,均有亮眼的表現,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尤要者,南韓是真正放眼全球市場,企業敢於與全球最傑出的對手競爭,例如三星的手機、平板電腦與蘋果相抗衡,現代的汽車對上日本的豐田,並有急起直追的態勢,令對手感到敬畏。回顧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南韓經濟搖搖欲墜,瀕臨破產,必須接受國際貨幣基金(IMF)附帶的屈辱條件,而獲得紓困,而台灣則能安然渡過此一大風暴,再比對今日兩國經濟實力的消長,台灣人不能不汗顏。

很多台灣企業面對外在的挑戰,不思轉型,只想外移,特別是西遷中國,藉由低廉勞力賺輕鬆錢。反觀南韓具有遠大的志向與開拓的勇氣和智慧,目標瞄準全球市場,因此除了企業本身進行轉型、研發與改造,壯大自己的實力,南韓政府更努力推動自由貿易協定(FTA),替企業進軍海外鋪設一條坦途。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的生效只是其中一端,南韓已與東協、歐盟等經濟區塊簽署FTA,是世界簽署FTA最多的國家,未來更將努力打開中國、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之路。這種國家發展的格局絕非只知向中國傾斜的馬政府可以比擬,所以台灣還停留在亞洲四小龍的階段,緬懷昔日榮光,而南韓早已超越四小龍層次,向世界更上一層樓。

馬政府對南韓來勢洶洶,應該要戒慎恐懼,嚴肅面對,因為光是美韓FTA,估計將有助於南韓創造卅五萬個工作機會,未來十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五.七%。 而且,將衝擊目前台灣對美出口的三二四四項非零關稅產品,約一一八.三九億美元,占我對美國出口比重達三十四.一%。其中,受到中、高度衝擊及威脅產品,可能被南韓取代者,計有一二一一項,出口貿易額計三十四億美元,占年度輸美出口總值九.八%,主要為紡織、塑膠、機械、金屬製品等。

令人憂心的是,馬政府的因應之道,還是唯一的老招,就是繼續強化ECFA的協商,想要依賴中國的奶水延續生命。其實,中國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經濟成長陷入困境,自救猶恐不及,何有餘力拉台灣經濟一把?檢視中國近三十年的發展,經濟成長可觀固然是事實,但太過完美與亮麗的數字則備受質疑。質疑點之一︰中國的統計數字可能造假,譬如各地方經濟增長的統計數字加總起來,竟然超過中央政府的統計數字,而且部分因經濟成長必然附帶增加的能源耗用量並未等量增加;其二,中國的經濟產出重量不重質,把龐大資金浪擲在高耗能產業、無效率的公共建設,連帶也造成全球原物料、能源價格大漲。如今中國正要大力調整經濟結構與發展方向,由仰賴出口轉化為促進內需消費,此舉將使以中國為生產基地的台商受創。

坦言之,純就經濟而言,台灣無法忽視中國的存在,必須與之建立適當的連結,但是過去嚴重依賴中國,也證明此路不通,讓台灣經濟向下沉淪。因此,台灣應該借鑑南韓,以全球市場為目標,尋求企業的轉型,積極推動FTA的簽署,與世界連結,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