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試為翁啟惠院長解惑

台灣經濟的真實情況如何?何以最近經濟成長率難得破兩位數,人民卻無法感受到生活的改善?為何連經建會主委劉憶如都感慨經濟成長的果實,民眾看得到卻吃不到?日前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也在演說中提出一個大哉問:台灣經濟發展五十年來呈現「穩定下滑」,台灣有十七種產品產值是世界第一,大多是電子類,這是台灣的驕傲,但值得省思的是,為何沒帶來持續的經濟成長?

這些問題雖然不同,但性質一致,答案也完全相同,而且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台灣二、三十年來,產業向中國傾斜帶來的後遺症,已經嚴重蛀蝕經濟發展的能量,若再不扭轉這個錯誤的方向,台灣就會像傳說中的古文明亞特蘭提斯,在表面光鮮亮麗的數據下,卻突然陸沉而消失,在人類歷史中留下一聲喟嘆與疑惑。可悲的是,明明是走上不歸路,馬政府卻以此沾沾自喜,好像執政兩年唯一拿得出來的成績單,就是對中國解除管制,打開大門,讓中國力量長驅直入,逐漸主宰台灣的政經走向。台灣民眾在五都選舉對國民黨候選人的不滿情緒高漲,正是反映主流民意對傾中政策的憂心,但國民黨政府毫無反省,仍以為當前的選舉劣勢,只是選舉策略失當而已。

為何台灣民眾享受不到經濟成果,有十七種產品產值居世界第一,台灣卻還是無法躋身於已開發國家之林?關鍵就在於「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已經成為台灣多數企業的營運模式,因此儘管外銷接單、出口數值一再創新高,卻只是反映在企業的營收上,以及股東多少有所獲利,但對台灣的就業與稅收根本毫無助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代工業巨擘鴻海集團在中國僱用約八十萬名勞工,但在台灣恐怕僅有寥寥數萬人。台灣筆電生產全球市占率九成,這是何等巨大的成就,但業者的台灣與中國勞工比例約為一比五,多數利潤流向哪裡,不言可喻。最近最夯的蘋果一系列產品,包括iPhone、iPad等,重要的零件、組裝訂單多由台灣廠商取得,但是主要接單的富士康都在中國生產,如此一來,蘋果產品無論在全世界如何熱賣,台灣民眾也只是看得到吃不到,而這也可以大略回答了翁啟惠院長的疑惑。

換言之,現在台灣民眾最悲哀的是,台灣企業好像是提供人頭戶替中國接單,真正賺到錢與工作機會的,卻是中國。依據統計,目前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例超過五成,而前陸委會主委童振源的研究也點出,至二○○八年,台商替中國創造了一千四百四十三萬多個就業機會。這個結構性的問題,是潛伏在台灣經濟上的超級病毒,種種症狀逐漸發作,但馬政府顯然不以為意,甚至火上加油,強化對中國的依賴與傾斜。最近馬政府悍然對抗民意,與中國簽署ECFA,台灣產業發展與民眾就業都將受到嚴重衝擊,唯一的掌聲,竟是來自對岸的中國。當年不顧台灣的栽培叛逃,如今在中國走紅,當上世界銀行副行長的林毅夫日前宣稱,台灣在簽訂ECFA之前是逆著世界經濟趨勢走,現在是順著全球經濟規模發展走。台灣與中國簽訂ECFA後,GDP可望恢復到7%的成長,甚至有機會達到雙位數的成長。

林毅夫身為經濟學家,但其論調卻是標準的政治語言,如果說台灣與中國經濟連結,才是順全球經濟發展走,那麼在簽署ECFA前,台灣經貿對中國的依賴度一直在快速增加,何嘗逆著世界經濟趨勢走?坦言之,全世界與中國經濟連結最深的國家,不是別人,正是台灣。二、三十年來兩岸呈現不對稱的傾斜,台灣的資金、技術、人才與管理觀念一直向中國流失,使得曾創下經濟奇蹟的台灣優勢不斷流失,這才是逆著世界經濟潮流而走,馬政府卻加速了這種錯誤與悲劇,台灣民眾應該覺醒,了解追求經濟成長固然重要,但價值在哪裡創造,才真正攸關人民的幸福,如果海外生產比例一直提升、向中傾斜不斷加劇,台灣人民將永遠無法擺脫「看得到吃不到」、「替中國賺錢」的宿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