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英九的民主獨裁

◎ 徐永明

以「民主獨裁」來形容馬英九的PRESIDENCY,是因他常以去年總統選舉當天的選票加總來認定人民對其總統職權的賦予,甚至擴張到對其後來政策的背書,乃至於個人政治誠信的認可,忽略了總統職位的選出與執政政策的支持是兩回事。

他將去年總統選舉的選票詮釋成可隨意填寫的空白支票,甚至做為壓制民意反彈的藉口。這顯示馬英九對民主政治的理解是將積極參與的「公民」矮化為「選民」,民意只有在投票日當天表達,其他時候都被他所代理了。舉凡個人的政治誠信、陽光法案到兩岸關係,民意的表達是被禁錮的,因為他心中只有選民而無公民,民主只有在選舉當天存在,選票的加總取代了民意的表達。

這同時解釋了馬英九為何這麼排斥「公投民主」,同樣的,集會遊行法的廢除成為了困難,因為集體上街表達民意的審議過程,或公民個人行動的嗆聲,對馬英九一人獨大的「獨裁」思維是難以忍受的:民主就是投票,其他都是菁英的事,尤其是總統一人獨大的事。

對民主程序最大的操控,則是縣市合併與升格對年底地方首長改選所引發的政治算計疑慮。選舉對民主的最大貢獻在於民意選擇的不確定性,這表示不會有永遠的贏家,人民才是裁判,而且隨時會有變化。但如今台灣選舉的最大危機,在於這個不確定性不是來自於菁英對民意的競逐,而是遊戲規則被操弄,甚至是控制在一方乃至一人的手上,如果遊戲規則不是參與的人共同接受的,那麼民主鞏固正當性來源的「公平選舉」,將成為民主倒退的「操作選舉」。

所以,民主選舉中其實並不必然保障自由的存在,這在過去自由化—民主化的直線史觀中是難以理解的,甚至忽視了民主選舉的黑暗面:以為有了民主,自由就得以保障,目前當紅的Fareed Zakaria(2004: The Future of Freedom: Illiberal Democracy at Home and Abroad)就從民主與自由均衡的角度來論述這個現象的普遍性,而馬英九的執政,正形成台灣政治中的民主獨裁。

(作者為台灣智庫法政組召集人)

●台灣智庫與台灣維新影子政府主辦「馬政府執政週年總體檢」論壇活動,定本月九日(週六)九時三十分至十七時在台大法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線上報名: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