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印度—台灣 打造電子製造業未來的最強夥伴

◎ 白蘇希(Sushil Pal)

印度電子製造業願景與政策

印度電子製造業的願景是打造為全球信賴、多元且具未來性的供應鏈夥伴,目標在二○三○年實現五千億美元之產值。此願景核心建立於龐大規模、熟練人才與穩定政策的全球整合製造生態系統。

為此,印度政府推出關鍵政策以吸引全球投資。包括「電子零組件製造獎勵政策(ECMS)」,投入約八八七億新台幣獎勵,鼓勵零組件、裸元件、資本設備及支持性基礎設施的中小投資。另有針對大型電子產品和IT硬體的「生產連結獎勵計畫(PLI)」,以及為晶圓製造以及複合半導體產業,提供高達五十%資金補助的「印度半導體任務獎勵計劃」。這些政策提供長期且清晰的產業發展藍圖,對於吸引投資並確保產業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台灣與印度的戰略匯流

在全球變化格局中,台灣憑藉在全球電子、半導體和精密製造的龍頭地位,與印度不斷增長的製造實力及市場規模無縫契合,成為印度最強的合作夥伴。

對於尋求供應鏈多元化的台企而言,印度已然成為一個理想的投資目標。印度堅實的民主、透明監管體系,及龐大高素質人才,共同為雙邊企業奠定了長期合作的穩固基石。印台夥伴關係並非相互替代,而在共同創造。兩方可攜手建立一個出口導向、創新驅動的生態系統,不僅互惠互利,更能顯著強化全球供應鏈韌性。

印台夥伴關係:奠基於深厚基礎,共創產業新局

自一九九五年雙方互成立代表處,印度和台灣培養了堅實的關係。二○一八年的《雙邊投資協定(BIA)》,及台灣「新南向政策」與印度「東進政策」高度契合。這些都深化雙邊貿易與投資合作。台企已對印度的電子產業做出顯著貢獻。例如鴻海、華碩、宏碁、聯發科、研華及台達電子等,正共同助力印度在全球電子製造業的地位。

展望未來

印度向全球投資者提供一個低風險、高回報的環境。這得益於其政策及勞動力,與中央和地方補助。各邦積極提供稅收減免、資本補貼和快速審批,打造一個多層次支援體系。展望未來,印度與台灣的夥伴關係有望重新定義全球電子製造業。這種建立在信任基礎上並由創新驅動的合作,將成為韌性、民主和可持續全球成長的燈塔。

(作者是印度電子和資訊部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