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聰榮
近來有部分論者批評政府強調台灣南島文化根源的作法,認為是將學術研究工具化,甚將南島文化轉化為對抗中國文化霸權的政治武器。這類看法表面上以「學術中立」自居,實則忽視南島文化對台灣歷史與文化主體性的深層意義。真正的偏誤,不在於南島文化的「政治化」,而在於我們長期忽略台灣與南島世界之間不可分割的歷史連結。
台灣不僅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之一,更是保有南島文化活力的核心地帶。從考古學的卑南遺址、語言學對原住民族語言的重建,到民族誌對族群遷徙與信仰的研究,種種證據早已確立台灣在南島文明中的關鍵地位。將南島文化單純視為學術材料,並排除其在國家認同建構中的角色,無異於將原住民族歷史再次邊緣化,更掩蓋台灣文化多元性的根本。
事實上台灣的南島根源遠早於漢人移民史。正因如此賴總統強調「台灣是南島語族的一員」,並非僅是象徵性的文化宣示,而是一種歷史真實的回歸與身份重構。否認這一點,不僅是文化上的自我閹割,也讓台灣歷史敘事繼續被單一漢人中心觀點壟斷。
對於南島文化「政治化」的擔憂,若失去歷史脈絡,就容易掩蓋真正的問題:即台灣主流敘事長期對南島文化的忽視與壓抑。原住民族的歷史與語言在教科書中被簡化、文化政策長年資源不足、南島視野在國際關係中缺乏戰略思維,這些才是台灣文化治理的核心隱憂。
南島文化不僅關乎內部認同,更蘊藏台灣對外連結的潛力。太平洋島國如菲律賓、馬紹爾群島、紐西蘭與夏威夷,皆與台灣有深厚的語言與文化關聯。台灣若能以「南島文化圈」為基礎,主動發展區域文化聯盟,不僅能強化太平洋外交,也能在地緣政治壓力中開創文化安全的新路徑。
真正的文化自信,來自於不畏懼面對自己的多重面貌,也不輕言割捨歷史的一部分。南島文化不僅是台灣文化的起源記憶,更可能成為打開未來局勢的文化鑰匙。當中國以「五千年文明」正當化其主權擴張,台灣更應以開放心態擁抱自己的南島根源,提出區辨清晰、價值獨立的文化論述。
(作者為台灣永社社員,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師大)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