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以色列及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攻擊及民主國家的反應,《日本經濟新聞》連續兩日發布專欄。(作者提供)
◎ 王輝生
針對以色列及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攻擊及民主國家的反應,《日本經濟新聞》連續兩日發布專欄。(作者提供)
《日本經濟新聞》連續兩日發布專欄,用「默認以武力解決問題」為題,針對以色列及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攻擊,及歐日等民主國家的反應,做出深刻反思。
歐洲選擇低調,未見譴責,對於曾強調「國際法與多邊主義」的歐洲來說,這份沉默無疑是對「和平解決衝突」原則的動搖。
日本則在能源依賴中東與日美安保體制的雙重制約下,顯得左右為難。不只是外交的模糊,更是一種戰略的空白。
然而,做為民主陣營龍頭的美國,這次不只是默認者,更是直接參與者。
自二○一八年川普政府退出伊朗核協議以來,美國對伊政策始終強硬,如今川普回鍋就果斷打擊伊朗,看在窮兵黷武的中共眼裡,可能五味雜陳。
美國不再扮演「國際秩序仲裁者」的角色,而是赤裸裸地展現實力。在「實力即正義」漸成現實之際,全球自由陣營的秩序正重新洗牌。
獨裁陣營則蠢蠢欲動。俄羅斯強化與伊朗的軍事合作,中國則推動以伊朗為樞紐的「去美元化」與「去西方中心」戰略,企圖改寫國際規則。
從烏克蘭戰場到波斯灣火線,再到南海與台海,全球正步入多線對抗,不只是軍事競逐,更是制度與價值之爭。而台灣正處於這場民主與獨裁對抗的風口浪尖。
台灣是戰略、價值及科技的世界核心。地處第一島鏈的要衝,掌握全球最先進半導體的命脈,不但是地緣政治或科技產業的不可替代者,更是華語世界有史以來唯一的自由民主政體,這些成就,足以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使獨裁者有如芒刺在背,也讓自由世界視若懷寶。
如今,烏俄纏戰不休,中東又陷入混亂,歐洲沉默觀望,日本兩難遲疑之際,台灣的角色愈發清晰,不是邊陲,而是前線;也不是麻煩製造者,而是守護自由民主價值的中流砥柱。
即使,自由世界的規則或許有變,但只要台灣的價值不變,就可讓全世界看到,台灣不是危機的代名詞,而是自由民主的燈塔;不是任人操弄的棋子,而是價值無可取代的發光體,更是全球希望之所在。
(作者為日本醫療法人輝生醫院理事長,京都大學醫學博士 )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