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經偉
伊朗革命以來,何梅尼政權的目標是:使伊朗成為伊斯蘭世界強權、引領聖戰消滅美國與以色列。但最近伊朗與美以的交手,已點出該目標遙遙無期。
伊朗民族主義視波斯人為祖宗,然論政權之「包容度」,今之伊朗肯定與中俄更相近,而非波斯帝國:因為阿契美尼德王朝、帕提亞王朝、薩珊王朝…皆不高壓、不邪惡(休被好萊塢電影《三○○壯士》誤導)。事實上,包容與否,肯定也影響到軍力強度。
歷史上,帕提亞人騎馬射箭、徹底擊潰羅馬「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如今的伊朗飛彈卻多遭美以攔截。弓箭、飛彈…想要精準打擊,一定要懂得計算數學。所謂「阿拉伯數字」其實源自古印度,「○」就是一個很佛教的概念。祆教雖是波斯帝國的主流信仰,但仍有容納其他宗教的空間,佛教大師安世高就是帕提亞貴族。
政體亦然,在波斯帝國治下,各地仍有「帝力於我何有哉」的自治空間。強勢君主如沙普爾一世,也是讓拉赫姆王國等屬國保有實權。由此觀之,和古代波斯帝國更相近的,反而是今天的聯邦美國,而非極端神權政治、國家機器緊盯婦女面罩的伊朗。反對何梅尼的伊朗人會流亡美國,可是有多少美國人會流亡伊朗?用人力資源角度思考,才知這種人口流動方向,何以和國家富強與否有關。
於此,或能得出結論:中俄伊等獨裁政體的表面強大,其實是閱兵典禮等等大內外宣的裝飾效果,一旦實戰,紙老虎就昭然若揭了,此因獨裁政體的不包容,常把能富國強兵的人才、學問…一併排除在外。因此,面對獨裁國家的野蠻威脅,我們做好準備,且大可堅定無懼。
(作者是清大歷史碩士、中學社會科教師)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