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購物節狂攻台灣市場 「拼多多」的背後…

◎ 吳哲文

近期,趁中國電商業者又一個人造的購物節︰六一八的機會,「拼多多」在台發動大規模的行銷攻勢,不僅在台灣網站大打廣告,還四處招募網紅宣傳,大有擴大經營台灣市場態勢,但在這波攻勢背後,拼多多到底面對什麼樣的處境、對台灣產業與消費又會有何衝擊?

首先,拼多多此次作法,其實是其營運局勢內外交迫下的產物。

在外,其子公司Temu受到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一度高達一四五%的報復關稅、及廢止「八百美元以下小額包裹免關稅」措施的雙重打擊,能挹注給母公司的營收及利潤雙雙下滑;在內,拼多多過去擅長低價多銷策略,終因受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惡化加工出口產業的就業景況,及中國內需消費信心的持續低迷,而終於在其內國市場觸礁,導致今年第一季的營收低於市場預期、淨利相較去年同期更暴跌四十七%;這些都是拼多多必須試圖向外開拓更多市場,以試圖和緩其不利處境的動力。

拼多多的背後,代表的是中國製造業過剩產能,及用低價商品與削價競爭等等的手段,打垮他國在地製造業與電商產業的企圖,不利於各該國家的本土產業;更嚴重的是,拼多多在以低價商品吸引消費者時,粗製濫造、品質低劣的商品,伴隨的是「反正壞了再買新的就好」、鼓勵過度消費,而非追求精緻且耐用的商品,降低浪費的消費文化,這些對受其行銷攻勢影響的國家來說,顯然都不是好事。

因此,在台灣與美國關稅貿易談判目前仍然結果未定的同時,無論是為了使用者的個資安全、抑或是為了台灣產業與消費文化起見,筆者認為,政府有必要儘速拿出對策,包含廢止中國對台出口小額包裹的免稅措施、透過立法及行政措施有效控管拼多多APP等等,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作者從事服務業、兼業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