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擴增倍率減入學缺額 非唯一良方

◎ 溫順德

大學招聯會拍板,自一一七學年度起,申請入學篩選倍率,由三倍放寬為四倍,增加考生甄試機會。以擴增倍率為手段,不惟徒增考生負擔,且不利於大學選才,並非解決缺額良方,相關單位得再斟酌。

先就考生角度而言,在所有入學管道中,申請入學最為繁瑣,甄試所需開銷也大。學生通過一階篩選,必須上傳備審資料,製作過程費時耗力,甄試又得南北奔波,交通住宿所費不貲,弱勢家庭難以負荷。貿然放寬篩選倍率,更多考生進入二階,錄取機率相對降低,不少考生白忙一場,且又重創學習自信。尤其各校系備取生,統一分發一旦落榜,已接近六月中旬,距七月的分科測驗,僅剩一個月多時間,恐難考出理想成績。擴增一階篩選倍率,勢必加重考生壓力。

再就大學選才來說,後段大學分發不足,固為供需因素導致;而醫科頂大遭路過,則為制度失當使然。放寬各系篩選倍率,頂大缺額雖能化解,但考生志願往上填,不惟私校面臨挑戰,文組科系更受衝擊,勢將出現更多缺額。進入二階學生變多,口面試的人員調配,必然造成各系壓力,學習歷程檔案審閱,尤其加重教授負擔,甄試品質更受挑戰。教育部稱反映民意,希望放寬篩選倍率,爭取更多甄試機會,但試務如未能配合,反卻引發其他弊端,絕非正本清源之策。

現行申請入學制度,每生可填六個志願,然考生志願數過多,重榜情形必然嚴重。頂大為搶優秀學生,規定可選五至六系,學生執著名校情節,悉數選填同校系組,重複錄取情況頻仍,分發當然出現缺額。若增申請入學志願,最多可選填五十個,考生填完志願序後,再由電腦進行篩選,至多通過四個校系,再行參加二階甄試。考生不受志願限制,可依志趣放膽選擇,不惟減少高分低就,抑或高分落榜現象,甄試撞期也得紓緩,更能解決缺額問題,方為一勞永逸良方。

招聯會大會雖決議,篩選倍率擴為四倍,但距一一七年上路,仍有溝通轉圜空間。盼招聯會集思廣益,摒棄放寬倍率思維,而轉由志願數著手,修訂周延完善配套,徹底根除制度沉痾。

(作者為高中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