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左)赴中國廈門出席海峽論壇,會前與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右)會面。(圖由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有位網紅,自我標榜和平大使,六天五夜上海行,大讚廁所有門、垃圾桶會分類,賺了百來萬元抖內。返台後,他自稱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阻止大罷免。那位網紅初體驗的約略同時,卸任總統馬英九,也出現在福建的統戰戲台。那一廂,王滬寧接見馬英九、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等。這一廂,藍白主席拒絕參加賴總統邀約國安情勢簡報。在台灣要求總統「對話」,到中國乖乖聽領導「訓話」。敵對勢力一家親,「中國台灣」的「在野黨」,國安危機,莫此為甚。
大罷免當前,國民黨出席者大為縮水。這次的統戰大戲,是否隱含北京即將插手,面授機宜聯合反制大罷免,可能不久招數就會明朗化。對北京而言,十分管用的傅總召,萬一被罷免成功,則藍白以國會點穴賴政府,便失去一個靈魂人物了。失去「親中多數」,「以台制台」更失去顛覆台灣的重要槓桿。然而,國會亂政,正是公民怒氣沖天的導火線。所以說,朱主席近年假手夏副主席,明修棧道(服務台商、台生)暗渡陳倉(合謀促統),到底為了誰的利益?不得不啟人疑竇。
最近三年,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中次數,將近十回。而且,時機的選擇(被選擇),客隨主便,不避諱政治敏感性。例如,二○二二裴洛西訪台後,中共圍台軍演;二○二三中美氣球事件;二○二三,總統立委大選前夕;二○二四金門海巡事件等。周邊有事,北京呼之即來,夏副主席便代勞朱主席,前往中國為其內外宣背書。一切配合,黨內不以為然者大有人在,但他們在乎的也只是時機不宜。朱、夏,會為了台灣的利益,寧可犧牲該黨的形象嗎?更何況,夏副主席訪中,朱主席的妻舅經常同行,檯面下的奧妙,令人好奇。
從中央到地方政客,從宮廟至民間團體,乃至卸任總統、在野黨機器,為何有人對輸誠北京樂此不疲?簡單來說,便是利用北京圖謀台灣,兜售本身的利用價值。台灣從憲法至制度,兩岸關係頗多模糊地帶,很多賣台言行只能不起訴或輕罰,連共諜案也不例外。這就形成一種政治投資心態:為境外敵對勢力效勞,即使要付出代價也很低,反倒是,眼前便可以得到利益。一旦促統有功,長期投資效益更大。大家不妨想想,藍白甘當中國協力者,透過國會職權弱化、分解台灣,不也可以由此想像其投資學嗎?
為此之故,沈伯洋等立委提出「立委赴中納管」修法,增加「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須經審核才能赴中的人員,包括立委、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等。然而,類似的修正案,不是遭藍白封殺於程序委員會,就是通過程序委員會後,又遭院會退回程序委員會。易言之,傅總召率領藍委赴中,接受對台統戰總管訓話,或偷偷摸摸率團訪問香港,其中的暗盤交易,國人根本無從監督。更可笑者,民眾黨日前也提出修法反制,推動「立委赴中納管」只需要向立法院報備,取代向主管機關報備,經聯審會審查許可。韓院長,自己都密會香港中聯辦官員了,由他「納管立委赴中」,豈不是請狼看守雞舍!
過去一年多,大罷免起風前,藍白的國會亂政,其實是北京的一盤好棋。藍白胡作非為,但形式上合乎民主程序。國會亂政,也讓「中國投資客」勇於浮出水面,一時之間,形成一股失敗主義的社會氣氛。假使沒有大罷免的嚇阻作用,藍白氣燄囂張到二○二八,完成推倒本土政權的任務,台灣豈不就將以「人民的意願」、「民主的選擇」之美名走向香港之路?總統形同行政長官,立法院淪為立法會,這種香港模式複製於台灣,既然「愛國者治港」,當然也就「愛國者治台」,那些協力者大概是爭先恐後表態自己是「中國台灣」的「愛國者」吧。
朱記國民黨,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台灣的利益?或中國的利益?有待未來揭曉。夏立言頻繁進出中國,尤其是時機敏感之際,還想選舉的國民黨人,心裡自感焦慮。另有心在「祖國」的藍委表示:到了二○二八還有沒有投票的機會都還不知道。夏立言,或許可以視為朱傅集團的代表,他們苦心經營北京關係,是累積在台灣的選舉競爭力?還是善用二○二四所帶來朝小野大國會結構,創造未來不必選舉競爭便能名利雙收的環境?或許,香港的「愛國者」是他們的先行者。就此而言,民主法制尚未健全,第一道防線就是選票。投下一票確保下一次仍有選舉,具有公民責任感的頭家超過半數,這一道防線便能守住。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