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從土木工程評李四川 橋樑龜裂擴大 難道放任不修?

◎ 潘威佑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公開反罷免,還陪立委王鴻薇上街宣講,他還說「工程如果做得好,怎麼會打掉重來?只有做不好才要重做,怎麼可以因為不是你的人就罷免他?」

還記得,在台大土木系修習結構動力學時,教授常提醒我們「一座橋蓋好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是長期監測和風險預判。」因為橋會老化、載重會變、裂縫會出現,這些都需要工程師時時留意,甚至要在出事前就搶先補強。教授還說「工程最怕的不是出錯,而是出錯後沒人敢面對。」後來我走進教育現場,越來越深深感受到,老師這句話用於民主制度也成立。

民主制度並非「建好」就可以「放著不管」,它就像一座大橋,倘若不做定期維護、檢視,就有崩塌的風險。罷免,就是民主制度裡,人民自我校正的權利暨責任。假設一位民代當選後,漸漸偏離民意,甚至只顧政黨或私人利益,選民當然有權責提出質疑,甚至用選票告訴他「我們不再信任你」

李四川用工程邏輯否定罷免,是預設立場、引喻失當。建築一旦有缺陷,就須補強,民代偏離民意,人民就可加以修正。罷免正是制度設計的校正機制。

所謂的「任期未完,就別罷免」,這是對民主教育的莫大傷害與矛盾。

罷免是憲法保障的權利,是人民監督民代的重要制度。我們支援罷免,是讓權力重回人民手中,好讓制度能健康運作。當有人站出來說「變調走樣的民代,已不符合期待」,那是一種清醒的勇氣,是民主仍然運作的依靠。罷免是人民把方向盤轉回正軌的不得已手段;是制度在施行自我修復。只有人民願意參與監督,民主這座橋才能走得更穩更久。

(作者是社團法人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