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共和國》蕭宏榮、胡文琦/中火「完全無煤」真能實現環境與能源雙贏嗎?

此番中火「完全無煤」的決議是否真正達到環境與能源穩定的最佳平衡?這樣的政策是否真的完全無懈可擊、無可爭議的嗎?(資料照)此番中火「完全無煤」的決議是否真正達到環境與能源穩定的最佳平衡?這樣的政策是否真的完全無懈可擊、無可爭議的嗎?(資料照)

蕭宏榮/淡大水資源及環境工程所博士

胡文琦/淡大水資源及環境工程所博士肄業

沒錯!嚴格監督台電執行環評承諾,降低空氣污染物及減碳無疑是正確的方向,然而此番中火「完全無煤」的決議是否真正達到環境與能源穩定的最佳平衡?這樣的政策是否真的完全無懈可擊、無可爭議的嗎?「煤炭」又是否真的是「沒一塊好」的環境主要敵人?不可否認的是,燃煤確實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O₂),而這也是主要的溫室氣體之一。燃煤過程中還會產生其他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SO)和氮氧化物(NOx),這些氣體會在大氣中反應形成酸雨,進而污染土壤及水源,而NOx在陽光下發生光化學反應,會生成臭氧對環境造成長期的傷害。

此外燃煤對人類健康的重大影響同樣不可忽視。例如,燃燒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硫(SO)可能誘發或加重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而懸浮微粒(PM10和PM2.5,分別指粒徑小於十微米及二.五微米的顆粒物)則能深入人體肺部,甚至穿透肺泡進入血液循環,對心肺系統造成長期損害。

然而隨著空氣污染防制設備的進步和法規的完善,燃煤過程中有害物質的排放與濃度已能顯著降低,並符合相關排放標準。因此無須刻意將燃煤的影響過度誇大或妖魔化。甚至從國際經驗來看,一些在空污防制上表現出色的國家,已經透過先進的燃煤技術,將燃煤發電的環境影響顯著降低,以日本為例,其燃煤電廠透過高效能的煙氣脫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和氮氧化物控制技術,能將SO₂和NOx的排放濃度降至極低水平。更深層探討的現實討論:「在廢核造成基載電力不足的情況下,台灣是否應該完全放棄煤炭?」雖然天然氣被認為是「相對較清潔的能源」,但其在開採與運輸過程中所存在的甲烷洩漏問題亦不容忽視,而甲烷的全球暖化潛勢(GWP)在一百年間是二氧化碳的廿九.八倍(根據IPCC AR6報告)。甚至有研究指出(Carnegie Mellon,二○一四年),如果天然氣在開採和運輸的過程中洩漏率達到三%,其所造成的溫室效應甚至可能超越燃煤。

此外,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天然氣的儲存量僅能維持七至十天。一旦台灣周邊海域遭到敵意國家封鎖,天然氣的供應中斷將對能源穩定性造成重大威脅。另外即便政府重啟核電,核能所佔的比例也僅佔整體發電量的兩成左右,因此仍需要在燃煤與燃氣「二擇一」的艱難選擇。

準此在當前的能源結構中,「煤炭的角色不應被簡單粗暴地完全妖魔化」,而是需要更為客觀理性地看待。在技術進步和法規完善的基礎上,煤炭依然可在「多元能源」供應中發揮其重要作用。亦即台灣應在多元化能源策略中尋求合理科學的平衡,因此以期能實現環境保護與能源供應穩定的雙贏目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