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英雄出席台灣日活動 挺陳傑憲赴大聯盟開球

◎ 馨娜

中華職棒(中職)統一獅隊長陳傑憲受邀赴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白襪隊的「台灣日」開球,熱愛棒球的球迷支持,卻有部份人反對。

陳傑憲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是球員,「人」因夢想而偉大,而美國職棒大聯盟是全球棒球選手心中的聖殿,能夠受邀站上大聯盟球場開球,對一位棒球員的意義和接近夢想的感覺,是身為人最感動的時刻,支持陳傑憲的夢想其實就是「成人之美」。

回看陳傑憲的奮戰經歷,打從十二強棒球賽、WBC經典賽資格賽,再到中職例行賽,陳傑憲始終是百分之百地全力以赴,並且盡責稱職地扮演了「台灣隊長」和「統一隊長」的領導角色,而無可避免的,為了全心付出,他的家庭或多或少必然疏於照顧,所以支持他赴美在廣大美國球迷面前開球,是對這位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為全國人民圓夢、激發全民棒球熱情的英雄的最佳「回饋」。

這次赴美開球,某些人批評說,身為中職球員就應該以球隊戰績為重,但陳傑憲的頂頭老闆統一獅球團才是最有資格說話的人,獅團老闆給予准假,充分支持他出國爭光,付薪資的是球團,連老闆都支持了,根本沒出一毛錢的其他人,是在說三道四什麼呢? 不允許任何個人圓夢或國民外交的空間,這種箝制的思想是否太保守封建?是否忽視了球員作為人的情感與追求?

綜觀反對的理由,大致可歸納為兩點:戰績影響與實質利益。但戰績的爭論始終主觀且難以預測,棒球界有句名言:「球是圓的,打了才知道。」我覺得因擔心戰績而反對的人實則忽略了對球員身為「人」的關懷與體諒。何況,如果違背球員的個人意願,硬要阻止陳傑憲赴美開球,很難相信這樣的他能把球打得好,屆時豈不反而淪為雙輸?

至於所謂未能帶來「實質商業利益」的批評,則應把眼光放遠,須知文化交流是潛移默化的長期進程,非短期所能量化。白襪隊舉辦「台灣日」,能讓美國球迷透過活動進一步認識台灣、感受台灣人的熱情與文化,促進兩國人民友好。這對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累積美國民意對台友善度而言,是長遠且有價值的投資,且其國際能見度的宣傳效果可能有數千萬美元的高度價值。從棒球外交的角度來看,這是雙贏的局面。而愈多美國人對台灣有好感,對台灣的國際處境與安全也多一層保障,何樂不為?有什麼好瞻前顧後的?

(作者從事國外業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