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如何成為「川普交易」贏家?

川普的交易手法是全球政經變局的重大變數。(路透資料照)川普的交易手法是全球政經變局的重大變數。(路透資料照)

從二○二○年疫情以來,因供應鏈完整與韌性,以及防疫績效良好,台股一直表現亮眼,除二○二二年外,每年均上漲兩成以上,去年更幾乎大漲三成,稱冠全球。但今年全球股市大抵表現強勁,歐股尤其曾陷入歐債危機的希臘,一再創下歷史新高,但台股反而陷入盤整,至今仍是下跌,在全球吊車尾,反映台灣的金融市場面臨了嚴苛挑戰,而產業也受到川普關稅戰的衝擊,政府的因應策略是否有效,值得深入探討。

過去台灣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產業與資金被掏空,導致經濟成長停滯,而中共藉由經濟成長擴大軍備,強化對台灣軍事威脅,台灣生存逐漸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危機。但在民進黨執政後,力圖改變向中國傾斜的不平衡狀態,鼓勵台商回流,及出口、投資多元化,加上半導體產業崛起,讓台灣雖是小國,卻是地緣政治與經濟的大國。尤其,去年賴清德就任後,更提出「脫中入北」、「非紅供應鏈」(民主供應鏈)政策方向,亟欲與全球民主、經濟先進國家接軌,凸顯台灣具有不可缺少的核心價值。但何以採取正確的政策路線,台灣金融市場與產業仍舉步維艱?

其實,此一加深與美國連結的政策,今年遭到川普拋出「對等關稅」,以及「製造業回流」等「美國再次偉大」政策的重大衝擊。誠然,在川普第一任與拜登執政期間,美國貿易戰的重點在對抗中國,因此必須依賴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與越南等可以取代中國的新興國家,尤其拜登的「友岸外包」,將供應鏈發包到有同樣民主體制的國家,台灣受益尤大。去年台灣對美國的順差達到七四○億美元,正是友岸外包發揮功效的成果。然而,川普二.○高舉「美國再次偉大」旗幟,主要目標在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債務、財政赤字,並且將製造業帶回美國,因此不僅中國仍是打擊重點,包括台灣等受益於友岸外包,以及越南、柬埔寨等可能成為中國洗產地的國家,便成為川普對等關稅「懲罰」對象,此乃台灣被課徵三十二%對等關稅的緣由。而川普也一再公開表示,高關稅意在逼使外國不堪負荷,只好選擇投資美國,以免除對等關稅之苦。因此對等關稅尚未實施,但據公開數據顯示,台積電承諾擴大美國投資到一六五○億美元,日本一兆美元,而川普一趟中東行更獲得三.五兆美元投資,果然威嚇效果十足。

儘管逼出外國幾兆美元投資,但對等關稅是否降低甚至取消,仍然懸而未決。以台灣為例,台積電對美擴大投資,政府更不斷表示善意,如表達對阿拉斯加能源合作與採購意願,但不僅對等關稅的談判尚未有具體成果,而半導體課稅更像一把刀子懸在半空中,不知何時落下?事實上,問題的癥結在於川普對於今日美國製造業式微原因的認知似乎有所偏頗,例如一再批評台灣偷走了美國半導體,以為只要外國半導體產業擴大對美投資,美國就可奪回半導體製造大國的地位。然而,美國製造業下滑,更多是自身的因素,尤其是成本過高,造成美國製造失去競爭力,台積電有今天的成就,並不是從美國「偷走」。當初美國以廣場協議及美日半導體協議迫使日本半導體衰微,但美國並未因此「再度偉大」,反而助長更具生產效率的台灣、韓國半導體崛起。不過,美國儘管在半導體製造方面衰落,但在IC設計、AI上卻是全球之冠,從中獲取的巨大利潤亦非製造業所能及。總之,美國若欲推動製造業回流,首要解決的問題在於薪資與美國人的工作意願,而非關起大門,強迫外國廠商到美國設廠。如此只會讓美國產品喪失競爭力,並導致物價上漲。

此外,川普的交易手法亦是全球政經變局的重大變數。川普對於如何從交易中得到最大效益,有一定的套路,綜合其所著的《交易的藝術》,乃有四部曲︰一是漫天喊價,讓對方驚嚇;二是在恐懼中逼使對方來談判;三是自己的遊戲規則可以變來變去;四是在市場慌亂中得到有利於我方的交易。觀其最近一些政策的轉折,莫不循著這四部曲的手法操作。此種交易手法剛開始使用時,確能使對手在非常驚慌中簽下城下之盟,但反覆為之,則容易被看破手腳,威嚇效果大減。外界甚至出現「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一詞,嘲弄形容他對關稅政策的反覆,暗指川普「總是在最後一刻退縮」。部分金融市場的投機者深諳此一交易步數,在川普拋出震撼彈時逢低承接,並在川普出現轉折時逢高獲利了結。

總而言之,政府的決策雖然不能像投機客靈活,但必須了解交易對象的手法及真正的目標何在?尤要者,應該認知川普使製造業回流,降低貿易逆差的作法,與拜登的友岸外包有著本質上的重大差異,因此回應措施不能因循舊規,必須讓對美投資與採購符合「川普交易」的政策內涵,方可為台灣在史上未有的變局中爭取最大利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