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川普總統是否追求勢力範圍?

◎何瑞恩(Ryan Hass)◎何瑞恩(Ryan Hass)

◎何瑞恩(Ryan Hass)

川普一貫仰賴直覺行事,習於嘗試與即興決策,不會拘泥於所謂的「大戰略」(grand strategies),也不容許其他人試圖以長期規劃限制他的決策權。(路透檔案照)川普一貫仰賴直覺行事,習於嘗試與即興決策,不會拘泥於所謂的「大戰略」(grand strategies),也不容許其他人試圖以長期規劃限制他的決策權。(路透檔案照)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最近宣稱,美國稱霸全球的單極時代已經結束,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他指出,美國對國際體系無可匹敵的主導地位,其實只是冷戰結束、蘇聯解體所造成的異常狀態。如今,他認為,美國正在回歸一個更趨向多極化的世界,在不同的地區,各自有其主導性的大國。他點名中國與俄羅斯,以及「伊朗與北韓等流氓國家」,都是美國必須設法應對的挑戰。

美單極霸權若終結 世界走向何種樣貌

這種說法引發一個問題:如果美國的單極霸權時代已經終結,今後的世界將是何種樣貌?美國是否會優雅地接受其地位相對衰退的現實,甘於在一個更多極化的世界裡充當一個節點(node)的角色?還是華盛頓會轉而追求區域性的霸權穩定,藉由推動經濟整合、建立行為規範、積極調解爭端,並前進部署軍事力量,來強化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又或者,美國會不會試圖與其他主要強權建立一種協調機制,將整個世界劃分為不同的勢力範圍?

目前,許多專家正在熱烈討論,美國總統川普是否有意將世界劃分為不同的勢力範圍,就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史達林,在雅爾達會議上所做的一樣。有些專家認為,這種作法正好符合川普想要成為重塑世界秩序的歷史人物的慾望。

這類推測部分源自於川普對與其他大國領袖談判做交易樂此不疲。他試圖與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直接協商烏克蘭的邊界,以換取俄烏兩國停火。他也曾表示,希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判達成重大的新協議。

川普推西半球霸權政策 引發專家揣測

川普還曾經援引「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宣稱整個西半球都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二○一八年,川普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說中甚至強調,門羅主義是「我國的正式政策」。此後,川普揭櫫他的期許,認為拉丁美洲地區應當服從美國的領導。

自今年一月重返白宮以來,川普更進一步推動美國在西半球的霸權政策。例如,他宣稱要從丹麥手中奪取格陵蘭島(Greenland)、重新掌控巴拿馬運河,甚至要求加拿大成為美國的一部分。魯比歐也將外交工作的重點置於區域事務,試圖扮演川普戰略佈局的執行者。

美國在自家「後院」的這些積極作為,已經引發專家揣測,川普的目標似乎是要將西半球打造成美國的堡壘(bastion)。而為了讓中國與俄羅斯接受這種安排,部分專家認為,川普或許會願意讓北京與莫斯科也在各自的「後院」擁有主導權。川普的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對此表示疑慮,甚至發表公開備忘錄,警告川普推動這種作法的危險性。

世界是否群雄並起 台灣人民高度關切

這個世界是否將會邁入強權劃分勢力範圍的新時代,無疑是台灣人民高度關切的議題。如果真是如此,中國可能會試圖宰制其亞洲鄰國,包括台灣。然而,我認為,這種未來情境雖然風險很高,但實際發生的可能性極低,理由包括以下三點:

首先,川普以缺乏戰略規劃而著稱。他在移民與貿易等特定議題上,確實有著強烈的信念,但他從未清晰闡述過自己對世界秩序應該如何運作的整體構想。川普一貫仰賴直覺行事,習於嘗試與即興決策,不會拘泥於所謂的「大戰略」(grand strategies),也不容許其他人試圖以長期規劃限制他的決策權。對於美國每四年發表一次的《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報告,眾所皆知川普根本漠不關心。魯比歐也坦言,川普政府內部並未針對勢力範圍議題進行討論。

美具影響力陣營 無人鼓吹退出亞洲

其次,當前的國際情勢與二次大戰結束時截然不同。當年,同盟國即將徹底擊敗軸心國,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滿目瘡痍。蘇聯、英國和美國對這個飽受蹂躪而殘破不堪的世界,擁有壓倒性的影響力。

相較之下,當今世界的權力分布更為均衡。各國不僅具備能力,也有自主性來追求自身利益。中國周邊地區不乏有實力的鄰國,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抵制北京建立排他性的勢力範圍。亞洲每一個國家的國族認同,也無一不強調自身與中國的區隔。

再者,亞洲或其他地區也不存在可以讓中國填補的權力真空。美國將亞洲視為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區,將在本世紀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核心引擎,美國內部也沒有哪個具有實質影響力的陣營,鼓吹美國退出亞洲。

「中國勢力範圍」假設性風險 台無須過慮

同樣地,開發中國家普遍認為,與多個主要大國維持建設性關係,遠比完全倒向某一強權更符合本國利益。即使川普希望拉丁美洲國家全部與美國同一陣線,他也難以如願,因為中國如今已是該地區幾乎所有國家的第一或第二大貿易夥伴。非洲、中東、南亞與中亞的情況也大致相同。中國不會比美國更願意讓出拉丁美洲的地盤,正如美國也不會輕易退出其在亞洲的角色一樣。

毋庸置疑,台灣確實正面臨國內外諸多挑戰,例如政治對立、能源與勞動力短缺,以及中國持續施壓等。但是,台灣無需再將所謂「中國勢力範圍」的假設性風險列入清單。這個世界確實愈來愈混亂,但並未走向明確的勢力劃分,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出現。

(作者何瑞恩為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中國中心主任、辜振甫暨辜嚴倬雲台灣研究講座;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