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當年的歌聲 今日的失聲/從六四談對台灣藝人的期許

◎ 佳言

卅六年前的六月四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震驚世界的血腥鎮壓民主運動事件。當時台灣剛解嚴兩年,藝人張雨生、李宗盛、小虎隊等人都光明正大地合唱《歷史的傷口》,聲援中國學運人士,展現台灣可貴的言論自由。在這之後,張雨生甚至為被囚禁的學運領袖王丹創作《沒有菸抽的日子》,用音樂表達對政治的關懷。

這些歌聲在當年成為台灣自由民主的象徵,它向世界宣告:台灣是一個支持正義、勇於發聲的地方。音樂與政治的結合,在那個時代展現出最美好的偉大風貌。

時空轉換到今日,情況卻截然不同。中國人民依然沒有言論與集會結社的自由,而數位監控卻更加嚴密,三年前的「白紙運動」只能以無聲抗議告終。反觀許多赴中發展的台灣藝人,只為了經濟利益,不但自我箝制言論,更在社群媒體上尊奉中國為「祖國」,聲稱台灣是中國一省,甚至公開祝賀中國國慶日,對台灣國慶卻噤聲,所謂「數典忘祖」,這些藝人僅只一代就忘了讓自己生養茁壯、得以進軍中國的的台灣。

同樣是台灣栽培出來的藝人,為何前後態度如此迥異?答案或許在於「價值選擇」的不同。過去的藝人選擇站在正義一方,用才華為弱勢發聲;如今的藝人卻選擇向威權低頭,為了「金錢利益」而放棄原則。

根據美國自由之家二○二五年報告,台灣在全球自由度名列前茅。這樣的環境本應讓我們更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令人失望的是,部分藝人只為經濟利益就扭曲歷史認知、背離民主價值,我們必須思考:難道金錢凌駕於是非之上?

我國陸委會近期對相關爭議藝人採取制裁措施,正是捍衛台灣民主價值與國家尊嚴。身為台灣公民,我們應該以生長在這片自由土地上為榮,不應讓少數人的偏差行為混淆我們的價值判斷。

六四事件提醒我們,自由民主得來不易,需要每個人共同守護。當年那些勇敢發聲的藝人,為台灣樹立了良好典範;如今的藝人若能記取這段歷史,相信會做出更符合良心與正義的選擇。

台灣的自由不僅是我們的驕傲,更是我們的責任。讓我們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也期待所有台灣人都能堅持正確的價值觀,不因短期利益而迷失方向。

(作者是人資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