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索
二○二五年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落幕,留下的是一場前所未見的多國同聲譴責暨中共日形孤立的外交場景。中共代表團在會中遭受美國、東南亞國家乃至歐洲、烏克蘭等多方批評,焦點集中於台海威脅、南海擴張與對全球安全秩序的破壞。這場年度安全論壇,原是各國尋求對話與共識的平台,卻在中共當局刻意降低出席層級、拒絕對話的背景下,轉化成對中共強權主義與擴張野心的強烈反制現場。
今年北京未派國防部長董軍出席,而由解放軍國防大學副校長胡剛峰少將代替,並取消原定演講,外界質疑北京刻意迴避國際質問與戰略對話。美國則派出歷來規模最大代表團,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發表強硬演說,明確指出中共若膽敢「征服」台灣,將面臨「毀滅性後果」。赫格塞斯語氣堅決地表示,美國不尋求戰爭,唯一旦威懾失敗,「我們會堅決作戰並取得勝利」。此話對北京構成空前壓力,也清晰傳達華府與盟友的戰略底線與備戰決心。
在南海議題上,與會的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直言不諱地回應中方代表質詢,揭穿其所謂「和平發展」的虛偽姿態,並諷刺中方是把「政治宣傳偽裝成提問」引得全場掌聲。這凸顯出東南亞國家對中國海權擴張的深層不滿,更顯示北京在東協周邊的聲望與信任基礎早已瓦解。中國代表鹿音發言時聲稱遭到「政治正確」式攻擊,但實際上,中共的行徑正是製造緊張與衝突的根源,根本無從為其軍事野心粉飾太平。
更具指標性的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公開指責。他指出中國正阻撓各國參與即將在瑞士舉行的和平峰會,並對無法與中方代表會晤表示失望。這番話不僅直接打臉北京「中立調解者」的形象,更進一步讓中共在全球戰略舞台上的不負責任角色暴露無遺。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雖試圖以「美國是最大的不穩定來源」來轉移視線,但這套冷戰式的話術早已無法掩飾其在多邊秩序中的邊緣化事實。
在多國強烈批評下,新加坡國防部長陳振聲言辭溫和卻直指要害。他指出,若中國希望世界理解自己,就應善用香會等國際場合表明立場,而不是一味迴避與指責。這一說法既是對中共不出席、不發聲的溫婉斥責,也道出了現代國際關係的基本邏輯:若你想被理解,就必須誠實面對批評、勇於溝通,不能一味自我設限、拒絕對話。
香格里拉對話原本為東亞安全搭建平台,如今卻成為中共戰略誤判與軍事膨脹所引發的外交審判場。其國防政策不僅未贏得尊重,反而因對台動武威脅、南海強權擴張與對國際秩序的不負責任態度,招致跨洲批評與盟友戒備。中共若繼續沉溺於一意孤行的軍備擴張與話語霸權,勢必將在國際舞台上更加孤立,最終陷入自身構築的「安全困局」。
唯有中共真誠回應國際關切、停止軍事挑釁、尊重主權與法治,方可能在重建信任的基礎上獲得應有的尊重與理解。否則,今日香格里拉之孤,恐將成為明日全面外交敗局的開端。
(作者從事自由業)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