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反紅媒到赴中直播 談「昌館」流量政治學

◎ 嶼明

二○一九年六月廿三日,凱達格蘭大道上數萬名高喊「拒絕紅色媒體、守護台灣民主」的公民。手持標語,聲援香港反送中,反對中共滲透、反對中天、要求NCC與立法院有所作為。那場遊行由兩位掌握聲量的人物號召——時力立委黃國昌與網紅館長陳之漢。那是一場歷史性動員,也是許多台灣人對民主信念的集體展現。如今回頭看,那些聲嘶力竭的吶喊是否只是某些人用來包裝政治私心與流量收割的工具?

五年過去,香港民主幾近殞落,而台灣面臨的威脅仍未減少。然而,曾經站在「反紅媒」第一線的黃國昌與館長,卻早已與過去的理念背道而馳:黃國昌從反黑金鬥士,成為傅崐萁、柯文哲的政治盟友,對中共滲透議題噤聲,對國會擴權與立法濫權視若無睹。館長陳之漢則從挺香港、反中共的直播主,轉身宣稱要「去中國當和平使者」,為了開拓直播市場與流量,不惜放棄當年在凱道上喊破喉嚨的價值主張。這樣的轉變,讓人無法不懷疑——那場六二三反紅媒的遊行,對他們來說,是不是只是一次個人品牌行銷與政治投資的高峰操作?

他們不是捍衛民主的堅定信仰者,而是擅長利用「民主語言」為自己收割聲量的拜把兄弟。

他們的共同點很明確:對內講求「反貪腐」、「反黑金」,但對外從不敢直指中共。遇事強調「我是中立、我是愛台灣」,但實際操作卻是與最具中國好感度與黑金色彩的政客共舞。表面反權貴,實際屈從權力,只要能獲得流量,理念可以拋、立場可以變。

我們不能再被煙花政治所迷惑。誠如一句話所言:「流量如同煙花,看的很爽;但治理國家,是專業、是勇氣、是協調與溝通,不是講求爽度與表演。」我們需要記住,政治不是為了滿足直播的點閱率,而是關乎國家的安全、制度的正義與人民的尊嚴。

五年前你說你要守護台灣,五年後你想去中國開直播談和平。

這不是和平,是投降;這不是中立,是失節。

這不是政治信仰的堅持,而是人格與價值的清倉甩賣。

歷史會記得誰背叛了它。

(作者為開業建築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