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洪敬富談政治》中國的「AI強國夢」

中國的「AI強國夢」絕非單純的科技現代化,而是中共政權出於維穩、強國與爭霸的全方位戰略布局。在國內,AI被政治馴化為加強數位極權與社會控制的利器

洪敬富/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

四月廿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中,罕見地以AI為研討專題。這不是一次性的政策宣示,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高層對未來AI高科技主導權的強烈政治企圖,也揭示了將AI納入國家安全、科技自主與全球影響力的總體戰略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中,罕見地以AI為研討專題。這不是一次性的政策宣示,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高層對未來AI高科技主導權的強烈政治企圖。示意圖。 (路透檔案照)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中,罕見地以AI為研討專題。這不是一次性的政策宣示,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高層對未來AI高科技主導權的強烈政治企圖。示意圖。 (路透檔案照)

習近平在此次學習的講話中,強調AI是大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策略性技術」。當前已轉化成全國政策動員與資源傾斜,意圖打造出一條能避開美國科技圍堵與封鎖、自立自強掌握AI與半導體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其背後深層的驅動力,乃是對內鞏固獨裁統治,實現數位極權;對外擴張國際話語權,重塑全球秩序的企圖和野心。

一、AI戰略的科技民族主義與數位專制主義邏輯

北京的人工智慧不同於矽谷企業的冒險與創新,它是黨國主導下的科技戰略競賽。以舉國體制之勢,將AI納入國家戰略核心,試圖實現「彎道超車」,躋身全球技術霸主。中共確立了「三步走」戰略:到二○二○年AI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到二○二五年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到二○三○年成為世界主要AI創新中心。

中國的AI政策布局呈現出一種雙軌並進的制度邏輯:一方面強調科技自主、產業升級與國際競爭力的建構,另一方面則深化數位治理工具的運用,以鞏固黨國體制下的社會控制與政治穩定。這種科技民族主義與數位專制主義的融合,反映出中國AI戰略的制度邏輯。

自美國對中國多家AI企業實施出口管制以來,北京提出二○二七年AI晶片全面國產化的目標,並對使用國產晶片的AI企業提供補貼與研發支持。這不僅是對美國和西方科技「卡脖子」的回應,更是舉國體制的產業動員模式。學術、資本、產業、人才無一不被納入此體制的戰略框架內。於是,創新的自由空間被高度政治化與官僚化,一切都要服膺於政治風向與意識形態。

畢竟,科技是共產國家國力的延伸與制度競爭的工具。在AI新時代,更須展現國家主導投資、政策協調綜合、資本與研發合流的綜合治理體系。當官媒頻發「晶片自主」、「算力自強」的激情口號,凸顯中國正進行一場自上而下、由黨國發起的政治科技工程,恰似走在一條意氣風發的AI強國之路上。然而其核心目標並非僅僅尋求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更意在鞏固極權統治與重塑國際秩序。

二、AI戰略的極權統治邏輯

AI正協力中共實現有效社會治理,遂成「數位極權」下的全域感知、精準打擊和預防性控制的關鍵技術。這種AI治理新模式,不是因為技術進步帶來人類社會的更大解放,而是科技與國家暴力的巧妙聯姻,是一種以現代技術成就極權體制升級。

究其根本,中國的AI是權力邏輯下的政治產物。為了確保共黨政權生存,國家統治亟需能準確預測異議言論,即時維穩群體,全域監控社會。以「智慧政法」為例,北京早已將自然語言處理、視覺辨識與情感分析等技術,廣泛運用於公安系統之中,打造出一整套「情緒監控+輿情分析+預測性打擊」的綜合治理機制。而「天網工程」與「雪亮工程」,則是結合了百萬級攝影鏡頭與人臉辨識AI,精準識別特定族群與鎖定人物,交由地方公安進行「事前處理」,構成以AI為中樞,以國家安全為名的「全景式」統治機器。

再如「城市大腦」計畫,表面上是城市治理優化,實則在強化對人流、車流、資訊流的全方位掌控,並結合社會信用系統,對個人實施精準「事前懲罰」。在這種極權統治邏輯下,人工智慧被政治馴化成更好地為黨國服務:不僅成為鎮壓異議與監控民眾的高效能科技工具,也蛻變成黨國機器的一種「AI利維坦」(AI Leviathan),無堅不摧,無所不能。

三、AI戰略的國際話語權擴張邏輯

近年來在大模型熱潮下,北京在「國產替代」、「自力更生」的指引中,大模型領域尤為強調「中國人自己的AI」。如華為、百度、阿里、商湯、智譜、百川、深度求索等科技巨頭,迅速推出其國產大模型,如盤古、文心一言、通義千問、悟道、DeepSeek-R1等生成式AI;既不斷強化本土技術話語,也抓緊數位內容主權。

然而,這股AI民族主義並非單純追求科技自信,而是構建一套與西方民主自由割裂的AI話語體系。在中國的語料訓練過程中,大量排除自由、人權、民主等普世價值,卻加入政治敏感詞過濾、意識形態引導等設計。易言之,這些AI不是相對中立客觀的對話者,而是背後隱含紅色價值的算法代理人。

這一整套「人工智慧中國化」,本質上是用算法強化極權體制,用模型服務獨裁統治,是中共打造一個與西方平行的AI治理體系。在《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二○二三年)中,載明要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工智能倫理規範」,並將保障國家安全與維護社會穩定作為AI核心目標之一。在紅色算法裡,中共不只想建立一個更「智慧」的專制國家,更盤算將中國式AI治理模式輸出至全球,重塑全球科技治理的新政治版圖。

四、AI戰略的全球秩序重塑邏輯

中共語言模型作為一套民族成就的政治工程,無疑地要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體現黨國主流價值導向,實現所謂「大模型中國方案」;一方面延伸中共在全球戰略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也應用於AI時代的大外宣和對外輿論操作。

例如中國字節跳動、商湯科技、深度求索等AI公司,已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其語言模型和相關AI服務,強調這些技術符合當地政治文化與支持社會穩定的特性。這是一種數位極權的技術輸出。它往往不是幫助這些國家提升數位治理能力,而是協助壓制異見、監控社交平台輿情、強化獨裁政府的政權合法性及生存能力,最終可能加速「數位鐵幕」的擴張,削弱自由社會的價值輸出空間與國際影響力,終至重塑全球秩序。

結語

中國的「AI強國夢」絕非單純的科技現代化,而是中共政權出於維穩、強國與爭霸的全方位戰略布局。在國內,AI被政治馴化為加強數位極權與社會控制的利器;在國際,則藉由民族主義包裝成語言模型與「中國方案」的倫理規範,意在輸出一套與西方民主價值對立的數位治理模式。

中國或許雖能在短期內透過舉國體制彎道超車,但長遠而言,若缺乏開放、自由與多元的創新環境,其「AI強國夢」恐將陷入自我馴化的紅色算法循環,進而加劇全球數位冷戰的格局與民主科技秩序的裂解。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警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