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站得高高的黃國昌/口口聲聲改革 從來不用負責

◎ 李智揚

黃國昌在賴總統就職一周年時發表一篇長文,佈滿焦慮、呼籲、歷史典故暨詩意收尾。他說台灣分裂、說人民不信司法、說出生率告急,唯獨不說自己和這一切的牽連。

一個把多數主力幹部安插在不分區、刻意避免被民意直接檢驗的政黨,如今卻自居為民意代言者,宣稱自己代表「更大的民意」。這不是改革,而是姿態;不只美化,更是操作。

你們選擇結盟國民黨,在每一次議場衝突互為倚靠,在每一場修法爭議協力硬闖。分裂不是別人製造的,是你們刻意整建的政治隊形。如今卻指責對手撕裂社會,這種角色調包,讓人看清你們的劇本。

財劃法改革,本來值得推動。台灣的財政分配確實不合理。但改革應具備可計算性與制度設計,而非口號先行、公式難產。這種缺乏配套的改革,只是把「公平」當作便利貼,把責任留給之後的人承接。

主計長已經明確指出:錢撥給地方,事仍由中央執行。預算沒了,責任卻沒變,你這不是制度更新,而是治理卸責。你們不是在推動分權,而是在推出風險。出了問題,回頭怪中央沒效率,這種改革有什麼可驕傲的?

你說人民怕通膨,我們都怕,但是當政府試圖撐住基本工資、補貼托育與租金時,你們卻說這是綁樁、討好選民。請問,那要怎樣才算真正照顧人民?

你說國際經貿緊張,卻輕輕掠過關稅戰、俄烏戰爭及以巴衝突。這些影響全球秩序的劇變,你們不談不分析,然後轉過身,把所有國內問題全都砸向政府,保持自己一身素淨。

你說人民不信司法。但面對柯文哲案,錄音、金流、證人失聯全都曝光時,你們卻撇頭不聞不問、不理不睬。是誰在逃避證據?又是誰把「依證據辦案」轉換成「政治迫害」的口號,以掩蓋自身的責任?

你說人口危機。但政府試圖加碼托育、提升育兒補助、強化長照預算時,是誰帶頭刪減預算?你們砍掉資源,回頭再拿後果指責體制,這種操作,不是改革,而是栽贓。

黃國昌站得高高的。他不跑選區、不接選民電話、不做選服。選舉時不上場,罷免時不表態。不須面對人民,卻自稱代表人民;嫌現場太沾手,卻指揮別人怎麼做再嫌棄做得不好。

這不是改革,這是心機;這不是民意,這是算計。你說你為台灣好,但你從不願承擔伴隨選票而至的責任。你從不蹲下來幫人解決問題,光站在高處批評別人的泥濘。

總有一天,人民會問:你做過什麼?

(作者從事畜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