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茗言
當人類進入網路時代,原本禁錮於圖書館中的知識經由數位而解放,人人皆可透過無線通訊與行動裝置隨時隨地存取瀏覽。而現今又將跨入下一個嶄新的AI階段,能夠進行更為擬真的人機互動,深度學習並生成使用者所需的資料。
隨著AI普及化,如今學生除了透過課堂教師傳授知識的單向學習外,更可透過AI快速取得學習相關知識,甚至可能比課堂更為正確、有效率。
教育部宣布新學年度將啟動高中以下學生入校後手機集中管理規定,筆者認為於國中以下實施,敦促低年齡層學生專注於課堂學習,可謂利大於弊,至於高中實施,恐怕弊大於利。
此因學測考題著重素養、考題深度及範圍都大幅提升,以行動裝置輔助作為學習載具並無不妥。至於高三學生,已相當成年階段,更可適度尊重其自主權而不必過度限制。倘若高中學生「只顧玩手機而不上課」,或許學生本身有責任,但教師是否也應自我檢討,何以教學內容不受學生青睞?
因為進入AI時代後,學生已非過去只能仰賴教師取得解答,隨手透過AI亦能獲得更詳盡的解答,那麼沒有熱忱、毫無生氣、以照本宣科方式授課的教師,被學生用「課堂使用手機」的集體投票方式淘汰,在AI的烈日之下,恐怕已非新鮮事。
(作者是法學碩士,任職於大學)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