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院士選舉看中國學界 台灣和中國交流如何一起沈淪?

◎ 蔡敏雄

屠呦呦是中國知名的藥學專家,長年任職於中國中醫科學院,她帶領研究團隊,從中草藥中成功提煉出抗瘧疾的青蒿素(ArtemisiaAnnua),開創出治療瘧疾的新方法,於2015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但她幾次被提名參選院士(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卻都沒被選上。而她直到94歲高齡,才在上個月底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外籍院士,真是最大的諷刺。

政治評論員羅翔為屠呦呦叫屈「她在自己的國家,竟然不能被評為院士,只因為她不花錢拉票」;華大醫學院副院長魯白更點破「院士制度不是ㄧ個榮譽制度,而是一個利益制度」;連《人民網》都批評「默默工作,敢說真話,貢獻卓著的人落選院士。擅長公關、有權有錢的卻順利當選,風光無限」;更有網友抨擊,「中國的院士制度,是腐敗的溫床」。中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的院士制度,尚且如此黑暗腐敗、劣勝優汰、不民主,屠呦呦就是被犧牲的活生生例子,遑論在此之下的各級學校教育機構,難怪教育部長鄭英耀反對台灣的學校赴中國交流,是要交流如何一起腐敗嗎?

台灣的「民主指數(DemocracyIndex)」全球排名第12,亞洲居冠。世界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亞洲排名第一。「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榮登亞洲最幸福國家,如此優秀的台灣,去跟這三項都掉在全球末段班且要武力侵台的中國交流取經,這不是向下沈淪、自我淘汰嗎?鄭英耀部長鼓勵台灣師生,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中國,我們應該多和歐美先進民主國家,進行更緊密的交流,其苦口婆心,令人感同身受。

(作者是同愛小兒科內科診所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