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從台灣的科技發展優勢,尋找因應國際局勢變遷,進一步發揮台灣的關鍵角色。(資料照)
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針對區域情勢,總統強調,在這個時刻,印太或國際社會很需要日本的領導。我們也希望跟歐盟、甚至其他區域都能夠加強關係,現正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能夠串連民主陣營建立一條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總統從台灣的科技發展優勢,尋找因應國際局勢變遷,進一步發揮台灣的關鍵角色。尤其針對中國對全球帶來的各種威脅,台灣能幫助世界,也希望世界挺住台灣,共阻威權勢力對民主陣營的侵襲。
美國川普總統上台將滿四個月,祭出關稅等政策,與主要民主友盟的關係,正進行盤整梳理的階段。部分民主國家感到憂慮,美國領導全球的角色不再。不過,這也讓相關國家基於所面對的地緣政治,必須有更多自我責任承擔,而非等待美國出面的「搭便車」情況。例如與前任拜登政府比較,川普政府對烏俄戰事態度有別,使得歐洲國家更要直接應處俄羅斯帶來的威權進逼,而願意真正提高國防預算。北約過去主要防務與經費多為美國提供,川普政府轉變戰略方向後,歐盟國家在維護民主價值與體制則要扮演更多的角色。另方面,美國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後,川普政府未來再提供奧援,才更「師出有名」。對抗威權,美歐國家如何分進合擊,都在調整最適角色。
再看印太,外界預期是美國主要聚焦所在,高舉的關稅大旗,正是鎖定中國而來。賴總統訪談中說,歸納川普總統有幾個意圖,一,要解決財政問題。二,美國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認為必須要再工業化。三,想要帶領國家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四,川普總統要確保世界和平,不再發生戰爭。按其所說的目標,最大阻力,正是來自中國。當中共政權以傾國之力、國家補貼等不公平貿易手段,進而形成不公平競爭,生產過剩情形,不僅針對美國等民主國家,也是對全世界帶來傾銷問題。在軍事上,環第一島鏈的印太國家固然首當其害,但烏俄戰事至今難歇止,陷入軍事泥沼,與中國暗地源源不絕支援俄國,有絕對關係。烏克蘭指控北京默許中國公民受俄國招募參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日訪俄會晤總統普廷時,強調捍衛中俄兩國國家利益。這些訊號,說明威權國家日趨合流,更威脅世界。
同樣的,解放軍對於印太地區的軍事襲擾,不時出現中俄聯合軍事動作。日媒近日報導日本政府將公布的年度防衛白皮書直指,中俄加強軍事等合作是日本「安保方面重大的關切事項」,並提到「在東亞發生與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相同事態的可能性」。正顯示印太與歐陸同受中俄為首的威權集團之害。所以,賴總統八日出席「歐戰勝利八十週年紀念茶會」時說,「台灣與歐洲正共同面對新極權集團的威脅」,道出相關民主國家面臨相同情境。總統還舉例包括鋪設數十年的海底電纜遭到刻意的破壞;民主選舉受到各種境外錯假資訊的干擾;既有自由開放的公平市場正受灰色地帶的侵擾、傾銷、施壓。他提到的確實都是民主陣營遭逢的共同經驗。事實上,最近國民黨主席因大罷免潮而語出驚人批評賴總統是希特勒、法西斯,就是先從中俄兩國開始的說法。普廷多次對人民洗腦,把他對烏克蘭的戰爭辯解為「維和任務」,是對烏克蘭「去納粹化」。近年中國官媒也把賴清德比擬為希特勒。然後國內政客陸續仿效,中國社群媒體擴大傳播,展開認知戰攻訐。
希特勒與法西斯,對歐洲國家來說,都是極其沉重的傷痕記憶。所以,藍營政客輕率發言,引發德國駐台機構的點名譴責,曾受納粹荼毒的歐洲國家,駐台機構也轉貼聲明,表達聲援。歐洲國家反應強烈,顯示對中俄敘事一致性,乃至台灣內部有樣學樣,有高度警覺。在歐洲訪問的前總統蔡英文出席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的演講也提到,面對在貿易利益重新平衡與安全責任重新分配中可能產生的衝突時,民主國家必須確保團結一致。因為對手正不斷結盟,並發展各種新手段,侵蝕民主體制。從賴清德到蔡英文的喊話,說明川普政府調整戰略布局過程,從歐洲到印太民主國家,必須積極擔負自我捍衛責任,並相互協作,因應威權勢力的集結。在這變動時刻,我們要成團結民主國家要角,更主動串聯出擊,無論遠親或近鄰,都要建構更有利「德不孤、必有鄰」的民主韌性環境。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