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刪除白恐與紀念「光復」 模糊台灣主體性

◎ 邱梓桓

未經充分討論,也不重視台灣主體性與我國民主發展歷程,立法院近日在中國國民黨立委的主導下,貿然修改「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不僅刪除了「五一九白色恐怖記憶日」,還同時恢復十月廿五紀念「台灣光復」。此舉無疑是對台灣正在進行的轉型正義工程的一種惡意報復,並掩蓋自己曾為台灣帶來的殺戮及苦難。

「光復」是一個政治符號,代表一種特定而且外來的史觀。

威權時期由中國國民黨掌握詮釋權的中(華民)國史觀,用「光復」一詞來粉飾自己以不符國際法律程序的手段詐取台灣的行為,也藉之偽造收復失土的(假)正義敘事。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對台灣人而言,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不是「光復」,因為那並非台灣人主體意志的選擇,而是被中國國民黨趁二次大戰甫息,世界局勢紛亂之際,單方面且帶有欺騙性的強硬侵占。

中(華民)國立場所謂之「光復」,其實是台灣「再殖民」時期的開始。不僅無光,甚至比歷史上任何一個階段都更加黑暗。

此際,藍白立委明目張膽的出手遮蓋威權犯行、剪除紀念日的多元性,明顯是在阻撓台灣的民主進步。不僅使轉型正義工程阻滯,紀念外來政權單方面所聲稱的「光復」,更是刻意模糊台灣主體性的不義行徑。

(作者為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