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連儂牆可以 大罷免不行?/大學生討論大罷免 校園不應禁止

◎ 劉熙明

近日的大罷免風潮中,大學生也在校外參與志工活動,但大學校園內則是安靜,美其名為教育中立。但若真是教育中立、「政治不應進入校園」,則二○一九年大學校園內由學生自主支持「香港反送中」的「連儂牆」卻能設立?它就是政治進入校園,且廣獲社會支持。

如今學生要張貼大罷免活動海報等,就遭校方行政單位禁止。筆者判斷,可能是校方擔心遭到在國會掌權的藍白立委報復,又擔心反罷免的激進人士、家長、校友、捐款財團與校內佔相當比例的教授等社群的反彈,所以想息事寧人。但校方禁止學生張貼大罷免海報,已違反學生自治活動中設立言論廣場的目的。

而且是不是表示校方不願正視法政系所學生常識性的認定藍白立委的修法是毀憲亂政,以及癱瘓民主國家國之干城的大法官會議?

國民黨在威權時期的統治,在大學是塑造學生「逸樂文化」,審查並禁止包括法政系所學生討論與其學業有關的戒嚴體制傷害台灣民主的言論與刊物。伴隨台灣民主進程,大學校園鬆綁所有言論,並讓學生學習自行負起如毀謗等不當言行的法律罪。政治人物甚至常態進入校園的課堂演講,因此,「政治早就進入大學校園了」。

如今,學生要自主性討論全國重點的大罷免,竟然用教育中立或「政治不應進入校園」搪塞,禁止學生張貼大罷免海報其實是校園倒退的民主且傷害學生自治。

政治是眾人之事,政治議題在大學校園內只是學生關心與討論的一部分,討論大罷免就如政治人物進入校園課堂演講一樣的正常,民主國家的大學討論政治稀鬆平常,因此,「政治不應進入校園」是假議題。大學是學習與培養有自主思考公民的養成所,讓學生在「真理愈辯愈明」的真諦下,塑造鞏固民主國家有開闊視野的中產階級。

校方應尊重學生並允許學生在校園內公開討論大罷免的議題。

(作者是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