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川
其實我就是大家口中的外省第二代,自小家父便要我反共,已年過半百的我,曾走過那個保密防諜年代,經歷解嚴、兩岸開放探親,家父也終於回到心心念念的老家,但是他將親情與政治分得很清楚,反共的心始終未曾動搖,堅決反對共產黨,返鄉探親後更發現家產早被沒收,母親被定義為黑五類,但身為民國卅三年就加入國民黨的資深黨員,他卻在晚年要我別加入國民黨,因為這個黨已經變質了,當年的反共,到現在不只是回到容共,更變成親共。
解嚴至今,看到許多台商西進,生產技術被對岸了解後就被一腳踢開,財產甚被沒收,在金錢或其他誘惑下,甘願出賣國家利益或研究技術,這些都一點一滴侵蝕國本,也影響了對於這塊土地的認同。
個人身為教育工作者,深知讓下一代認同我們安身立命的土地才是最重要的事,但現今的教育新聞卻讓人不勝噓唏,動輒廉恥掛在嘴邊,卻不跟學生說明顧炎武的生平劣跡,且《廉恥》一文引用多,文學價值不算高;與其爭論《廉恥》要不要放進教科書?還不如讓學生仔細思考連雅堂的《台灣通史序》,可以培養史觀,更能增進文學素養。
看到許多民代的舔共行為,到對岸卑躬屈膝,豈不呼應孟子:「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難道這些行為不應受到制裁嗎?因此我已參加這次的大罷免連署,因為我希望子女跟年輕人能持續享有安全而自由的生活,就跟我的父執輩當年為我守護一樣。
(作者為教師)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