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全球經貿受到極大震盪。(路透檔案照)
美國川普政府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全球經貿受到極大震盪。川普昨暫緩實施對多國課徵的對等關稅,改降至十%的基準稅率。包括台灣等國,需於未來九十天緩衝期,尋求與美方的合理談判結果。我們原將被美國課徵三十二%稅率,衝擊諸多產業。賴政府以三策略應戰,推動八八○億元等措施先對內穩定產業信心;啟動對美談判,從「零關稅」談起;另強化「脫中入北」發展戰略。上述均待朝野團結,合力推行。但有反對黨政客主張停止對美國投資、改走中國市場,或也隨北京腳步以關稅報復美國。此議被執政黨立委批評「再次選錯邊」。擁抱中國,如過去馬政府,可謂「請鬼拿藥單」,值此世界政經秩序盤整關鍵時刻,最忌諱敵友不分,做出錯誤的選擇。
川普總統發動關稅戰,專家普遍看法認為,美國採取「震盪療法」,除了寄望能更快解決政府債務高築問題,重整自認對美國貿易不公的發展環境,另以高關稅施壓他國上談判桌,以優勢主導地位獲取更多經貿籌碼。二戰之後,美國在冷戰格局,透過大部分國家加入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中心的制度,以及建置強大的軍力投射,形成對同盟國家保護網,並穩定世局。現在的川普政府,快速出招擘劃二戰後重大變革,關稅戰恐只是開端,未來還可能瞄準匯率,藉此重整經貿往來秩序,也釐清敵我陣營。特別針對中國採取的對美關稅反制,美國立即祭出五十%,總計一○四%關稅回擊。北京前晚宣布對美關稅升至八十四%,川普昨則回敬提高為一二五%。美中貿易戰升溫,各國無法作壁上觀,必須整隊因應變局。
另外,川普總統本週與來訪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會面時表示,他準備為二○二六財政年度制定約一兆美元(逾卅三兆台幣)的國防預算,強調這是美國歷史上金額最龐大的國防預算。由此看出,川普以關稅手段試圖讓製造業等產業回流,美國再工業化,加上確保軍事霸權地位,頗有重構美國於冷戰期間的戰略圖像。全球化已然日漸消亡,川普發動的關稅戰,已使「美國優先」為主的市場、供應鏈,對應非美國或紅色供應鏈為主不同發展路徑,愈來愈明顯。如同冷戰一.○時代,政經軍難分離,不可能一面尋求美國政軍保護,另又與敵國密切生意往來,甚至替中國「洗產地」。威權中國,已取代前蘇聯,為美國頭號勁敵。看待川普二.○,不僅關稅或經貿角力層次,從美國要求他國戰略要地強力排除中國影響,如巴拿馬運河,更像逐漸走入冷戰二.○競爭格局。
全球進入地動山搖時刻,台灣同樣受到強烈震波。但變動的時刻,亦有不變之處,中共針對印太周邊的國家軍事襲擾與灰帶衝突,與日俱增。上週就在川普將宣布「對等關稅」前,中國解放軍再度對台大規模軍演,明顯利用國際變局對台脅迫。不過,北京此舉反而換來國際社會的撻伐,除了美國白宮與國務院均嚴正反對,與川普政府出現經貿齟齬的加拿大、歐盟,乃至紐澳、德國、日本以及英國等民主友盟均表達高度關切,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發表聯合聲明,批評中國挑釁日益頻繁,危及全球安全與繁榮。這說明關稅戰雖傷及美國與其他民主國家的關係,但台海安全仍是共同利益所在。中共破壞台海和平穩定,乃「大是大非」,民主友盟沒有絲毫猶豫與態度轉變。
川普二.○,也要求盟邦承擔自我防衛的義務。對歐盟、日韓,乃至台灣,川普政府傳遞同樣訊息,拒絕「搭便車」心態。美國參議院本週通過柯伯吉出任國防部次長人事案。台灣軍費即柯伯吉關注焦點,他並對立法院刪減軍費「深感不安」。此外,柯伯吉主張美軍應將戰略重心從中國以外區域淡出。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首次出訪選擇日本與菲律賓,位於其間的台灣在美國印太戰略有其角色。川普總統宣布「對等關稅」後,第一位會面的外國元首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以國原被課徵十七%關稅,並非最重國家,仍搶先尋求與美國談判,用迅速腳步進入新國際變局。不同於台灣在野政客的遠美親中,或自陷中共所樂見疑美恨川氛圍,賴清德總統昨日以「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為題投書彭博,宣布擴大對美能源、農業、工業及軍售方面的採購,將關稅化解為零。此刻積極尋求政經軍對接川普二.○,這才正是台灣應走的道路。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