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題目,我幾經躊躇,原訂題目為「金馬是台灣攀附中國的雙手嗎?」,又想過以「金馬胡不歸?」為題,但覺得這兩個疑問式題目不足以表達金馬與台灣相累互贅的關係,因此決定以此為題。
為何要放金馬一馬?從道理上看,金門、馬祖始終是深藍鐵板區,深藍主張一個中國,金門、馬祖原屬中國福建省,讓他們回歸中國福建省,不合理嗎?況且我們在論述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時,金馬人民最為反對,既然反對台灣獨立自主,那麼,「金馬胡不歸?」
他們可能又要掰說「我們說的一個中國,是指中華民國。」如果這樣,那一個中華民國,加上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計不就兩個中國了嗎?真是矛盾。
以前把金馬視為保衛台灣的前線,可笑至極。金馬的物資、軍備,長期都由台灣補給,接受補給的人如何保衛補給者?這就好像失業的兒子每月接受父親給他生活費,卻反過來向父親說「爸,現在我有收入,可以養你了!」,好笑!
二○○三年三月施明德提出金馬撤軍論,讓金馬非軍事化,引起金馬人的恐慌。殊不知,當年蔣介石在金馬等外島置重兵,正是中共攻打外島的誘因,中共只要攻擊外島,外島上面來自台灣的子弟兵頓成人質,可以逼台灣投降。無怪乎當年老美告訴老蔣,在外島放重兵是不智之舉。
由於一九五四年十二月美國與蔣政權所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屬防禦性質,不含攻擊中國大陸之用。駐有重兵的金、馬的存在,勢必成為「國、共、美」三角關係的測試站與著力點,所以引來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炮戰乃勢所必然。
八二三炮戰中,美國與蔣介石雙方妥協,發表聯合公報,蔣答應放棄武力反攻大陸,美國則承認在當時情勢下,金馬與台澎防衛有密切關聯,這個解釋突破雙方共同防禦條約的防禦範圍。中共因此改「單打雙不打」,而拖延下來。毛澤東不拿下金、馬,是為了對付美國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思考。毛澤東說:「金、馬像是台灣伸出兩隻手與祖國相連。」
時過境遷,施明德提金馬撤軍論之時,國民黨早已在金馬逐漸撤軍了,只是未明說。金馬已逐漸觀光化,但金馬依舊是台灣的重大負擔。
例如廿五年來因配合「離島建設條例」,台電在金馬補貼的售電虧損,總額上看一一○○億元。
去年底金門藍營立委陳玉珍領銜,徐巧芯連署提案的「離島建設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配合中國統戰,規避台灣的審查跟證照考試制度,讓中國醫生、藥師等醫事人員,在無台灣證照的情況下,可至金馬開業,甚至請領健保給付。使離島成為「一國兩制示範區」,方便中共逐步完成統戰台灣。
陳玉珍二○二四年的立委得票數只有兩萬八千多票,陳雪生只有三千一百多票,這樣的票數,在六都大概只跟一個議員的得票數差不多或少很多,卻產生了兩席藍委而在立法院參與毀憲亂台!
果然被毛澤東說中了,「金馬像是台灣伸出兩隻手與祖國相連」。中共也透過金馬,把手伸入台灣進行統戰,台澎有必要讓金馬成為攀附中國的雙手嗎?心向中國的金馬,胡不歸?
(作者是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