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義聲
面對川普關稅海嘯,賴政府態度積極、迅速派員赴美協商,這是正確的第一步。此外,政府應從戰略層次出發,避免侷限於短期的滅火應對,而要有更宏觀的布局與思維。
在美國抵制之下,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已形同停擺,各國尋求替代合作管道與強化彼此貿易關係的意願更加迫切。歐盟、英國、加拿大、澳洲等主要經濟體,過去因考量中國影響力及掌握對美貿易既有利益,以致對與台灣洽簽FTA態度保留;如今各國面臨美國關稅挑戰,加上對中國咄咄逼人的軍事野心、以及對「中國震撼二.○」(即中國透過補貼政策將高科技產品的過剩產能,以低價大量出口傾銷全世界)的警覺與擔憂,此時台灣憑藉成熟的半導體製造實力、產業供應鏈韌性和互補性、以及對國際法規與遊戲規則的高度遵守,皆表現出理想貿易夥伴的形象。時值多邊貿易秩序失靈的國際情勢下,正是台灣與各經貿大國建立雙邊合作架構的最佳時機!
賴政府努力加速推進加入CPTTP,然根據規範,新申請國須獲得現有十二個成員國一致同意,而在中國也遞件申請攪局的情況下,台灣加入難度已大幅升高。試想,與十二國談判且同時取得共識,或與單一國家商議雙邊協定,何者較容易?政府除了把談判重心與資源置於美國,也要同步推動與其它各國洽簽雙邊FTA。在目標上,未必要追求一步登天以達成全面性範疇,可採用模組化策略提高談判效率,針對特定產業或關鍵領域先行簽訂部分協議,再以堆積木方式逐步擴展。
面對危機務須冷靜,不在一個點上面糾結,而要拉高視野綜觀全局,展現更加靈活手段與思維,從危機中發覺可能轉機,從挑戰中尋找突破!
(作者是中小企業公司負責人)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