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風險素養融入課程 國家安全從大學通識教育做起

◎ 蔡裕明

在灰色衝突、資訊戰與地緣政治緊張升高的時代,台灣面臨的安全挑戰已不再侷限於傳統軍事對抗。從共機繞台、間諜滲透、假訊息操作、俄烏與中東衝突、到中美科技與關稅戰、供應鏈問題所帶來的經濟風險,國安滲透早已浸潤我們的生活日常之中。當前高等教育的通識課程,雖然國防部全動署曾發布全民國防應變手冊,但有關「國家安全」與「風險素養」的系統性認知與應變訓練,卻顯得薄弱。

過去幾年,我們見證多起共諜案,曝露出滲透模式的多樣與深入各界,也經歷中共軍演對我周邊海空域的襲擾。網際網路更成為輿論操控與社會分化的主要場域,從疫情謠言、統戰介選,到經濟制裁與供應鏈脆弱性,皆凸顯國人在辨識風險與形成集體應對能力上之不足。

面對如此高風險環境,教育的基礎角色益顯重要。我們須有具備風險辨識能力、資訊素養與公民責任的現代公民,而非只有學科知識的技術人力。有關國家與國土安全認知與風險素養,應儘快納入大學端的通識教育核心能力架構,涵蓋認知作戰、資通安全、資訊判讀、經濟韌性、公民責任等跨領域主題。同時,結合當前或過往案例,開設模擬與情境教學,如面對天災、意外或人為事故、關鍵基礎設施面臨的風險與應對策略等,亦涵蓋面臨對等關稅的應變模擬。且應整合教學資源並強化師資訓練,讓學生在實例討論與公共參與中建立風險意識。

國家安全從來不是軍方或政府的專利,實與每位公民息息相關。而培養能思辨、能辨識威脅、能冷靜應對的青年一代,即為防衛民主社會最根本的碁石。面對國安威脅的多樣化與複雜性,通識教育不應只有文化欣賞或哲學思辨,更應成為國家韌性的第一道防線。

(作者是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