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逸民
川普發表「對等關稅」,台灣適逢連續假日,假期結束股市全面跌停,人心惶惶,然而,川普已經藉由越南指引一條明路,稱讚越南第一個以零關稅為基礎來談,隨後川普更炫耀全球已有五十國前來談判,這也暗示最終許多國家的關稅將不會是川普「解放日」當天表格上所宣布的稅率。換句話說,此刻並非面面相覷、交相指責的時候,而應不分朝野全國團結,一致支持談判代表爭取最有利的條件。
川普發表對等關稅之前,就已透過其兒子及比爾艾克曼等人釋出訊息,指出:越快來談判,提出的條件越有誠意,川普就會給予最大方的回應。這是川普貫徹「胡蘿蔔與棍棒」基本談判策略的重要基石。
對美國政局最瞭若指掌的以色列,動作比川普拿來當榜樣的越南更快速,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之前就先一步宣布撤除所有對美進口商品殘餘的關稅。以色列當前正面臨內閣人事動盪,財政部長因為執政聯盟之間的糾紛而辭職,臨走前仍趕緊辦妥撤除對美關稅,可見其重要性。
另一方面,遭受最高關稅災難的國家,都是中國企業洗產地的大戶,由此可知,川普意在言外的真正目標為何。以色列的示範,川普的明示,已經讓我們掌握與川普談的「標準解答」:零關稅為基礎,積極解決貿易逆差、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積極投資美國,全力封堵中國洗產地。
政府部會第一時間對川普對等關稅的回應有部分雜音,抱怨「不公平」或先提出產業補助,幸而賴清德總統在最快時間一錘定音,發表談判的五項策略,其方向可說完全遵循上述「標準解答」,以這樣的談判策略,相信只要全國團結支持,必能為台灣帶來好的條件,屆時高關稅只是虛驚一場。但若在野國會繼續搗亂,讓川普認為台灣缺乏誠意,最終遭課重稅,則責任歸屬在野黨。
在緊急應變之時,台灣也應思考:川普的壓力,或許是我們徹底反省、拋棄沉痾的時機。資源有限,應投入最有優勢的產業,更不能以全民為壑。
同樣一輛車,韓國人只須台幣六百萬能買到,台灣人卻要花上千萬元,安全配備等甚至還比較少,對台灣人民極度不公平。川普關稅壓力下,相關單位最初竟還堅持要「保護」,無視可能危害其他有競爭力產業,聲稱要保八萬人就業,卻忘了台灣正面臨大缺工達四十萬人,釋出八萬人力,將對緩解有競爭力的產業的缺工問題,有極大幫助。
又如台灣蝴蝶蘭獨步全球,台灣市場只佔很小部分,實在沒有必要關稅保護,即使沒有川普,也遲早會招來貿易報復。過去產官結構極其僵化,頑冥不靈不願做任何改變,甚至在川普壓力下,都還極力抗拒,如今正是借助川普的力量,全面重新檢討的時機,相信台灣必能成為產業發展與貿易更自由的經濟體。
(作者是總統府國策顧問、福和會榮譽理事長、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