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郁賢
國民黨籍雲林不分區立委張嘉郡談論「經濟學」,直指執政黨「沈迷於操作大罷免,導致美方宣布對台灣進口商品徵收卅二%關稅?」,事實上,罷免行動的本質,在於選民對民代表現的不滿,這與川普是否課徵關稅,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事件,不應被混淆。
不妨思考一個更為直接且核心的問題:「川普政府的關稅決策,難道會因為台灣執政黨的不同而改變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此,將川普關稅決策與國內罷免行動直接掛鉤,是缺乏證據且不符國際政經現實的推論。將這兩者強行聯繫,邏輯令人費解,若將國際經貿挑戰的責任輕率地歸咎於國內政治操作,無疑暴露了專業知識上的不足。
全球都面臨一樣的問題,川普的決策邏輯往往是基於其認定的國家利益和談判策略,在野黨在此議題上若未能展現共同解決問題的意願,反而將其歸咎於國內的罷免行動,實有藉此轉移焦點、迴避民意檢驗之嫌,這不僅是「拿錯槍」,更是未能體認國際挑戰的嚴峻性,以及在野黨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