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志堅
面對川普「大關稅時代」來臨,台灣應冷靜面對,全民若被恐慌情緒影響,造成股匯市的過度反應,絕非台灣之福。
美國關稅細節,近日逐漸釐清,美媒指出,此政策是在宣布前三小時才由川普本人定案,因為時間匆促,美國對於各項衝擊顯然沒有太過縝密的評估。面對此突如其來的變局,我國行政院迅速提出八八○億元因應方案。越南、柬埔寨選擇下調美國產品關稅,以期展現善意,中國則反向報復,祭出對等關稅。台灣處境特殊,更應冷靜分析,審慎應對,並在危機中尋找可能的新契機。
川普試圖藉提高關稅來重建美國製造業、吸引外資、減少貿易逆差,這些目標明確,簡明易懂,獲得部分選民支持。關稅政策屬美方權責,即便我們反對,也難以改變。且美方決策背後有其選舉考量與經濟盤算,此次關稅調整並非針對台灣,而是針對全球,單靠一國之力難以扭轉。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對貿易逆差的理解過於簡化。他認為逆差源自匯率操控與不公平競爭,但實際上美元強勢多由資金大量流入所致,美國在資本投資與金融市場具備高度競爭力,長期處於順差狀況,自然推升美元。美國人民因為從金融市場與外資投資賺進財富,使得國內市場消費旺盛,進口更多商品,導致貿易逆差加劇。這幾年美國通貨膨脹已居高不下,此時再加徵高額關稅,恐將導致美國內部通膨壓力上升,這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實在不容小覷。
面對大關稅時代,台灣輿論反應兩極,有人情緒性呼籲台積電撤回赴美投資,這種義和團式言論毫無建設性,企業海外布局是國力延伸,不應貿然干預。亦有人將責任歸咎於總統、院長、部長,彷彿台灣能決定美方對全世界的關稅決策,這實屬荒謬。面對國際變局,台灣需穩健因應,朝野應齊心協力,而非互相攻訐。
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出口產業,一定會面臨巨大衝擊,部分已在海上的貨櫃可能被棄單,或被要求自行吸收關稅,未出貨訂單很可能被取消,這都會造成廠商的經營危機。因此,短期紓困補貼刻不容緩。中長期來說,則應協助企業分散出口市場,減少對美依賴。今年很多部門的國際差旅費被立法院刪減,這部分應儘速追加預算,或編列特別預算,讓政府部門可以盡快協助企業擴銷到美國以外的全球市場。
至於匯率政策,更須謹慎操作。若刻意讓台幣貶值以助出口,將擴大對美順差,恐引發更多關稅壓力;反之,若讓台幣升值,將會傷害出口競爭力,進退兩難。匯率的拿捏,需要謹慎行之,不是訴諸民粹就能解決。
這波衝擊不容小覷,政府要讓民眾有信心,但也不應過度承諾,讓民眾誤以為沒有任何危機。政府應穩住產業政策、靈活調整,尋找新利基,務實前行,才能在變局中站穩腳步,成為美國可信賴的夥伴,並在世界經濟體系尋找全新的契機。
(作者為台北大學教授)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