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淺談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太平洋盟邦與台灣

◎譚慎格(John J. Tkacik)◎譚慎格(John J. Tkacik)

◎譚慎格(John J. Tkacik)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首次的西太平洋訪問行程,涵蓋關島、菲律賓與日本,凸顯美國新政府對中國威脅的高度重視。圖為赫格塞斯三月二十五日視察夏威夷駐軍並頒發獎章。(路透)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首次的西太平洋訪問行程,涵蓋關島、菲律賓與日本,凸顯美國新政府對中國威脅的高度重視。圖為赫格塞斯三月二十五日視察夏威夷駐軍並頒發獎章。(路透)

美國情報機關以某種方式鎖定「青年運動(The Houthis)首席飛彈專家」,並精確掌握他的所在位置。(美東時間)三月十五日十三時四十八分,川普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發送訊息:「確認身分,他正走進他女友的公寓大樓。」這位毫無戒心的「羅密歐」步入大樓。高空中,一架監視該棟建物的無人機捕捉到一道閃光。當煙霧散去,瓦爾茲再次傳訊:「…現在這棟建物已經倒塌。」安息吧。這位時運不濟的「首席飛彈專家」,是美國海軍當天對這支葉門叛軍發動猛烈空襲的頭號目標。自二○二三年十月十九日以來,這些叛軍一直攻擊紅海船隻,嚴重威脅航運安全。

川普團隊對歐洲盟邦 充斥鄙視情緒

瓦爾茲與美國政府最高層國安官員之間的連串即時通訊,不僅因為其作戰即時性而令人矚目,還有其他更具爆炸性的原因。不過,最值得關注的是,這些訊息反映出川普政府最高層對美國的歐洲盟邦,充斥著不加掩飾的鄙視情緒。

清除「青年運動」對紅海的威脅、重開航道,這些行動都需要經費。瓦爾茲表示,「國防部和國務院」將「彙整開支」,並向歐洲國家收取費用。副總統范斯(JD Vance)評論道:「我只是討厭再幫歐洲的忙了。」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則回應:「副總統:我完全體會你對歐洲搭便車的厭惡。這有夠可悲(PATHETIC)。」

這跟台灣有什麼關係?沒有,只是凸顯新一屆川普政府如何看待其太平洋盟友—認真、迫切且友好。總之,跟他們對歐洲的態度完全相反。

川普「交易式」策略 台戰略地位躍升

我在《自由時報》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刊出的專欄結尾,曾經引用川普總統的一句話:「其他總統只是覺得談錢不恰當。而這是我唯一懂得怎麼談的東西。」川普私下對他的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說了這番話,而波頓在他的回憶錄裡似乎認為,這樣的話很粗俗。

我可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這種觀點非常理智。「金錢」—也就是經濟價值—本來就是衡量外交政策成本效益的合理標準。我堅信,如果過去歷任美國總統能夠以台灣本身的價值來評估它,而不是僅將其視為美中關係中純屬累贅的麻煩,我們就可以避免過去卅年來台灣海峽層出不窮的危機。我還記得,在川普展開第一個總統任期之前,我在國務院的前同事們對這位總統當選人對台灣的「交易式」(transactional)風格感到震驚。然而,我的分析恰恰相反:川普才是真正在乎台灣本身!事實上,川普總統的「交易式」策略,讓台灣的戰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光是在川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台美國防貿易總額就超過一八○億美元。可是,川普在乎的是錢嗎?川普在二○一九年批准對台灣出售的全新F-16 Block70戰機,目前已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生產線陸續出廠,進行地面測試並準備交付。而台灣為什麼在乎這些戰機呢?

如今,中國已經常態性地在台灣周邊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危險的是,華盛頓和台北的決策者可能已經開始習以為常。然而,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三月底的太平洋訪問行程讓我確信,新一屆川普政府確實對中國的行徑有所警惕。赫格塞斯首次的西太平洋訪問行程,涵蓋關島、菲律賓與日本,凸顯美國新政府對中國威脅的高度重視。

赫格塞斯太平洋行程 擺明嚇阻中共

目前,美國在關島的戰略部隊已分散部署;轟炸機中隊輪替進駐;核攻擊潛艦保持高度戒備;美軍陸戰隊的「濱海作戰團」(Littoral Regiments)則在整個西太平洋地區,持續進行「捉迷藏式」(hide-and-seek)的機動部署。目標就是中國。赫格塞斯在關島向美軍表示:「我們不尋求與共產中國開戰,但我們的責任是要確保我們做好準備。」在菲律賓,赫格塞斯與菲國盟軍協調「泰風」(Typhon)中程飛彈系統的作戰計畫。泰風系統的部署,擺明就是要反制北京在太平洋地區不斷擴張的中長程飛彈。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泰風進駐菲律賓已經「激怒中國」,但至少對我而言,覺得心安理得。

然後,赫格塞斯在日本宣布,駐日美軍司令部將從過去的美日聯合行政聯絡機構,升級為完整的「統合軍司令部」。三月卅日,赫格塞斯在東京強調,美國承諾印太司令部將提供「準備就緒、強而有力且可信的嚇阻力」,其中「包括台灣海峽兩岸」。他堅稱,美國將「建立一個強大的聯盟,使得嚇阻的現實與認知真實且持續存在,從而讓共產中國不會採取某些人所預期的侵略行動。」

這樣的措辭,與紅海行動中對成本精打細算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不是嗎?

不過,對川普總統而言,防衛台灣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軍事挑戰,而是以經濟來衡量的議題。到了二○二五年四月,我在白宮官網上發現至少十五場與台灣有關的活動,特別是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先進製程晶圓廠。三月三日,川普總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召開會議,與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及其他官員會面。在隨後的記者會上,川普總統認同:「台積電製造的產品,可說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產品。」光是這場活動,白宮便發布五篇不同的報導與專題文章。

隔天(三月四日),川普總統在他上任後的首次國會兩院聯席會議演說中,至少六次猛烈抨擊中國的掠奪性貿易行為與產業政策。然而,引起最熱烈掌聲的發言內容之一是:「…就在昨天,全球最大、最強的台積電公司,擁有九十七%的市場占有率,宣布投資一六五○億美元,在美國境內打造全球最強大的晶片。(掌聲)…」在長達一小時又卅九分鐘的演說中,台積電是川普唯一點名的非美企業投資者。

台積電擴大投資 川普視為重大政績

川普總統對台積電投資案的熱情如此高昂,以至於在一週後的「空軍一號」專機媒體簡報中,他將台積電的投資金額「四捨五入」,成為「二○○○億美元」。川普總統向來習慣以誇張的數字來強調重點,因此他將台積電合作關係視為其「百日新政」的重大成就之一,也是印證他對台灣承諾的可靠指標。

此外,還有一則財經新聞,我可以確定引起川普總統的關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在一月卅一日報導,台灣已經「悄然」成為全球第五大對外資本輸出國,對外投資規模高達一‧七兆美元。

是「兆」,而不是「億」。報導指出,台灣壽險業的資產有三分之二是以美元計價,而其負債則有八十%以新台幣計價。此外,川普總統一定知道,台灣的外匯存底早在二○二○年就已經突破五○○○億美元。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毫無疑問,川普政府完全理解台灣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關鍵地位,是全球前五大美元計價資產的持有者之一。

在其他場合,我也建議美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應審視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核心角色,並探討現行美國法律與監管機制是否足以保障台灣安全,防止台灣資產遭到中國扣押或沒收。

防台灣資產遭北京沒收 攸關美國運

例如,在什麼情況下,一九七九年《台灣關係法》可能不足以確保美國在涉及台灣「統治當局」的權利或義務(包括但不限於涉及契約、債務關係及財產權益而發生的任何權利及義務)方面的利益?尤其是當這些權利或義務位於美國境內,或受美國司法管轄時。如果俄羅斯在二○二二年成功佔領烏克蘭,並宣布其為俄羅斯主權領土,美國法律又將如何看待烏克蘭政府、官方、企業或私人資產在烏克蘭境外的法律地位?

在處理價值數以兆計美元的資產與利益時,這絕非只是單純的「低機率、高衝擊」(low-probability, high-impact)風險評估問題。對台灣而言,這是生死存亡的問題;而對美國來說,也足以被視為等同於「攸關國運」的事件,足以令人「全神貫注」。川普政府與國會各司其職,共同確保美國的經濟與金融穩定,我相信,詳細的研究與縝密的沙盤推演早已展開,讓決策者為這些可能發生的情境做好準備。

但是,川普總統在乎的是錢嗎?

(作者譚慎格為美國退休外交官,曾分別在台北與北京的美國使館任職,現任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也是「全球台灣研究中心」顧問。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