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明憲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全面加徵十%到四十九%的關稅,美其名為「對等關稅」,以改善美國的貿易逆差。但無論是工業產品或農產品都無差別的加徵關稅,像機關槍掃射一般攻擊,從四月九日起我國農產品出口到美國即將面臨加徵卅二%的關稅。
依「對等關稅」的計算方式,也就是按照美國貿易逆差除以美國進口額,再減半課徵。事實上,美國對我國農產品為貿易順差,因此,實無對我國農產品加徵關稅之理由。近期內我方應立即向美國反映農產品與工業產品應予脫鈎處理,或至少爭取僅適用最低十%的基本關稅。此外,也可以考慮對美國農產品進口加徵「對等關稅」卅八%,因為我國面臨美國農產品的貿易逆差廿八.九億美元,再減半除以從美國進口額卅七.八億美元,即得出此一稅率。
除上述對美方交涉之外,內部方面,政府應深入分析我國農產品在美國市場主要貿易競爭國的關稅水準及稅後價格與我國的差異比較,藉此掌握相對競爭力的消長;同時,政府也應評估我國農產品與美國類似農產品的市場需求特性及差異程度,以判斷市場需求的價格彈性及加徵關稅後價格轉嫁之可行性。
若我國農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需求彈性較高,則不易有價格轉嫁調漲的空間,此對於產品同質性高或差異化程度低的農產品,如吳郭魚、魷魚、鮪魚、鬼頭刀、鱸魚等水產品,恐將遭受較大衝擊,導致出口利潤下降及出口量縮減。相對而言,若產品異質性或差異化較明顯,市場需求彈性較低,價格轉嫁的空間也較大,則受到關稅加徵的影響將較為輕微,例如蝴蝶蘭、茶葉等產品,因具備明顯的品種、品質差異,使消費者願意支付較高價格,此亦為我國業者所強調的「非價格競爭」策略。
另外,考量農產品屬性的不同,例如蝴蝶蘭苗係屬於中間產品,從台灣生產的組培苗、瓶苗、小苗、中苗,再出口大苗至美國溫室培育為成株、開花株,形成產業鏈跨國分工並接力生產供應的模式,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也可視為貿易與投資相互結合的典範。而吳郭魚等水產品、生鮮水果及毛豆皆屬最終產品,面臨加徵關稅所受的衝擊最為直接,難有轉寰空間或轉嫁機會,短期內可能引發國內產銷失衡的風險,尤需密切觀察這些產品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重,以提早因應。
綜上,面對美國關稅風暴的來襲,我政府與業者須做好市場調查、競爭對手資訊分析,並致力於開發與分散外銷市場,同時發揮我國在品種、品質、品牌,以及生產履歷等方面的非價格競爭優勢,藉此強化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作者為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台灣農村經濟學會前理事長)
編輯精選